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5617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知识“路线图”构建体系理清脉络整体感知一大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两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线索“互联网”知识整合纵横贯通一、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与演变趋势1主要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

2、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及之后实行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2演变趋势(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君权不断加强,直到明朝废除丞相。分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

3、、清朝设立军机处。(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结果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等特别突出。二、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逐渐解决封国问题。(4)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问题。(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

4、专权的问题。(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行省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7)明朝:废除行省制,设立三司管理地方。三、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项目选官制度选官办法选官特点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民主推选,传位给贤能以传贤为宗旨,是“公天下”的体现夏朝到春秋世卿世禄选官主要依靠血缘关系,按爵位世袭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家天下”的体现,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汉朝察举制西汉开始实行,分为察举和皇帝征召,察举制以孝廉为主要标准从选拔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为门第等级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

5、士族垄断政治特权,民意无从体现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依据儒学经义和才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择优录取,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四、中外关联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项目中国英国政体形式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历史影响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单元综合测试(时间:45

6、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古代中国社会有“出妇”之道,妇女没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这种现象根源于()A宗法制的父系血缘继承原则B宗法制的宗族森严原则C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原则D早期政治制度的“家国同构”原则解析: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父权统治下男尊女卑的观念及夫妻不平等的现象,这与西周的家庭关系及宗法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据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实行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父系血缘即血缘集团在世系排列上完全排斥女性成员的地位,女性在继承方面没有权利,故选A项。B、C、D三

7、项均与材料反映的主旨不符,排除。答案:A2(2016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24)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解析:材料“经礼人为理性化”得出不是人的自觉意识觉醒,故A项错误;礼从敬鬼神节仪到灌入政治人文主义,体现不出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故B项错误;春秋时,理性化的礼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表明礼为社会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孔子的社会地位认可是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后,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湖北省黄冈市高

8、三3月份质量检测24)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u)。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物质的富足,故B项错误;青铜编钟象征天子的权威,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贵族墓葬出土了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天子权威受到挑战,森严的等

9、级秩序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答案:D4秦朝将领赵佗在担任龙川县(属于今广东)县令时,为解决将士生活上的缝补浆洗问题,上书秦始皇,请求派遣没有丈夫的女子到龙川,“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便征召了1.5万名女子前往南越(包括龙川)。秦王朝这一做法()A不利于民族矛盾的解决B有助于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C促进古代经济重心南移D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疆域解析:秦朝此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南越地区的控制,也加强了中原和少数民族的融合,故B项正确,A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不符合史实;龙川县本身就属于秦朝的疆域,秦始皇此措施只是进一步加强对南越地区的统治,并没有扩大统治疆域,故D项错误。答案:B5秦统一六国后,“

10、(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分封制 B增强地方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 D打破世袭特权解析: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目的是加强对六国王子皇孙、富豪的控制,削弱他们的实力,体现的是秦朝统一后对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A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表述与材料的意思正好相反,排除。D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答案:C6“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云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

11、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两汉时中书令、尚书令只是九卿之一少府的属官、地位较低,魏晋以来,其地位有所上升,至唐代为三省官长,成为宰相,是中枢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中书令和尚书令的地位逐渐提高,故选C项。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B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材料并未体现三省制的曲折发展历程,D项错误。答案:C7(2016河北省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考试24)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

12、明桓帝()A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B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C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D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解析:东汉时规定有亲属关系的不可同在一个地方做官,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即把地方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故A项错误;地方割据的根源是地方的权力太过强大,故B项错误;避免血缘关系与地方政治结合妨碍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察举制的主要方式是地方官员按照考核推举,题目中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8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

13、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解析:中书省对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是一种集体决策的方式,它可以有效防止大臣专权的局面出现,故B项正确。答案:B9(2016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26)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解析:材

14、料“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表明与统治集团内部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等级关系,而不是政治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表明家庭伦理关系延伸到国家的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6宜宾市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27)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这表明当时()A官场门阀恩荫的现象彻底杜绝B科举制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

15、平C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D科举制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解析:据材料“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可知在科举制度之下,造就了高素质的文官群体,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6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28)“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六部地位提高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官员数量减少,行政待遇提高解析:官员晋升容易与材料中六部长官晋升无关,故A项错误;明朝初期,朱元璋废丞相,由皇帝直接控制六部,故出现六部地位提升,官品随之提升,故B项正确;科举选拔趋向严格,符合史实,但是与材料并不相关,故C项错误;官员数量减少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6济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