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作业53西学东渐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5580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作业53西学东渐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作业53西学东渐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作业53西学东渐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作业53西学东渐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作业53西学东渐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53西学东渐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57页一、选择题1(2017兰州模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不符合“最初觉醒”的要求,“摆脱危机”无

2、关,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则是非常不务实的,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既与“摆脱危机”有关又是非常务实的,且符合“最初觉醒”世俗理性的,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答案:B2(2016广安模拟)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解析:“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由“夷”

3、到“洋”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加深,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西方的认识逐渐的深入;C项材料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东西方的和解。故选A项。答案:A3(2017沂州统测)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解析:“中体西用”思想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主要思想,“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就

4、是将西方的器物用于中国,使中国变得强大。它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它强调的是器物的进步性,而不是制度上的进步性。A选项属于文化层面;B选项属于器物层面;C选项是礼教;D选项是思想文化,因此本题选择B项。答案:B4(2017潍坊期末)下图漫画中人物的装扮讽刺了()A顽固派的“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移花接木”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解析:顽固派固守传统观念,不符合漫画中“穿洋装”的信息,故A项错误;漫画中官员穿着洋装,却戴着清朝官帽,留着长辫子,显然是洋务派,故B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

5、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显然不可能戴清朝官帽,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德阳模拟)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A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B改造国民的素质C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D新文化的融合性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梁启超,新民说”、“新民之道不可不讲”等可知,本题考查梁启超的国民思想。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可知,A项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与误读,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核心内容不太相关,故排除。进一步分

6、析可知,B项的表述客观,符合题干内容核心意思,故选B。答案:B6(2017榆林调研)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巨”,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说明()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维新变法的认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故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维新派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民

7、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B项符合题意;C项不是题意的主旨;D项表述错误,维新变法是当时的时代潮流。故应选B。 答案:B7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C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解析:“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说明并不是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宜效英之存虚君”即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说明不主张革命,故C项错误;

8、题中未提到科学与人权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8(2017杭州模拟)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等著作。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840年

9、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察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近代化

10、开端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民族精神发生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的积极影响。答案:(1)表现:部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关注度不高,关注的人少。(2)变化: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背景:甲午战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3)影响:借用进化论呼唤国人的民族意识,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增强了救亡图存的勇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改革封建制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