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4月10日-4月16日)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392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4月10日-4月16日)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年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4月10日-4月16日)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年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4月10日-4月16日)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年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4月10日-4月16日)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年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4月10日-4月16日)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4月10日-4月16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地理 每日一题(4月10日-4月16日)(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4 4 月月 1010 日日-4-4 月月 1616 日)日)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读武广高铁及湖南省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回答 12 题。 1图中高铁韶关和郴州之间路段的单位距离造价较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B地形 C气候D技术 2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其最主要的原 因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不理解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导致第

2、 1 题判断失误;二是不理 解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导致第 2 题判断失误。 1B 2D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韶关与郴州之间地形起伏较大,所以该路段高铁施工量和施工难度都较大,单位 距离造价较高。 2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原因是该地降水多,将聚落建在洪水位以上 的地方,可以防御洪水。 【解题必备】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1 1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影响表现原因典例 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 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 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 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山区和高原,一般气候寒冷, 城市多分布在山间

3、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 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西宁位于湟水谷地 聚落的 区位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 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 高原上比较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 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多呈 圆形或多边形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 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 向四周发展 我国北方的村落,合肥、 成都等城市形态呈团状 山区河谷地带和河网密度较 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 带状 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 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 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水源条 件;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 我国南方的村落;兰州、 西

4、宁等城市沿河谷分布, 呈条带状 聚落的 形态 由于河流分割或地形崎岖, 城市由几个片区组成 地形破碎,城市在地域上失去了 完整性 重庆市区呈组团状分布 2 2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原因: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工程建设难度小,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城市和人口 众多,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因此交通线路相对稠密;而西部地区情况与此相反。 (2)地形对交通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影响原则原因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运输 山地、丘陵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运输方式

5、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重视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 方便;水运运量大、成本低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 缓的山谷地带,经过山地时线路多 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 “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少,但一般避 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 经过居民点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线路走向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多发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区密度小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 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交通运输成本 高 线网密度 平原地区密度大 自然条件优越,且人

6、口稠密、经济发达,需 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运输的自然障 碍少 飞机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 地质条件好的地方 有利于飞机的升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 定 交通运输点的 区位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海水或 河水较深的地方 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交通线;便于船舶 的进出、停靠 下图为东南亚某岛屿的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该岛屿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2)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 【答案】 (1)分布特点:西部地区沿海分布, (中)东部地区沿河流分布。主要原因:沿海、沿河地 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有

7、利影响:地形平坦。不利影响:沿途多沼泽,并需要跨越多条河流。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沿海地区有一些聚落, (中)东部聚落主要沿河分布;聚落沿海、 沿河分布的原因从地形、水源、交通等方面考虑。 (2)从山脉的分布情况可以推知该岛西部为山地、 东部为平原,平坦的地形是甲、乙之间修建铁路的有利条件,但修建铁路要经过多条河流,且从图 例中可以看出还要经过众多沼泽地,这些都是不利条件。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图示意 19722011 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 (单位:平方千米) 。读图, 回答 12 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8、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不理解气候变暖对我国西北地区冰川面积的影响;二是误以为冰川 融化会造成绿洲面积增大。 1A 2C 1冰川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山川般的地理景观。图示 2011 年冰川面积比 1972 年明显缩小。气候 变暖会加大冰川融化量,导致冰川面积减少。 2若该流域冰川减少趋势不变,会导致冰川作用减弱,使冰川水资源持续减少,最终导致干旱程度加剧、 流域面积和绿洲面积减小。 【解题必备】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 1原因原因 2 2影响

9、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工业的影响 3 3对策对策 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A向大气中排放的 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 【答案

10、】1B 2B 【解析】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会使积温增加,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 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农牧交错带将北移,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提高土壤肥力, 进而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故本题选 B。 2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温室气体(如 CO2)的大量排放和森林的破坏,因此应减少温室气体 的排放,减少森林的砍伐。故本题选 B。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 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

11、市场需求不足 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提取材料信息不足,对海冰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本题无从下手。 C 渤海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内海,气温低,冰期长,海冰资源丰富,A 错误;海水资源丰富,海冰开发对海洋 环境影响较小,B 错误;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缺乏严重,海冰开发市场前景广阔,D 错误;海冰 需要采集及处理成淡水,因而开采成本高,C 正确。 【解题必备】 自然资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征一、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 存在数量或质量上 的地域差异 某些可再生资源分 布具有区域分异规 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 生物资源变化 分布的不 平衡性 不可再生的矿

12、产资 源分布具有地质规 律 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在岩 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 在沉积岩地区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 优势 资源间的 联系性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 现突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 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 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 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 合利用 数量的有 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 的开发利用不断减 少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 循环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 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自然资源的利用范 围和利用途径不断 拓展 以资源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 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 产业革命后,以煤炭

13、利用为主; 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 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 能、风能、地热能等正推广利用 利用的发 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不断提高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通过创新 技术,实现了高于 46%的供电净 效率,而全国平均能效大约是 36%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 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 的不可再生资源,最 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 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 如下图所示: 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

14、用区和贫乏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B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C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D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2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地最接近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1D 2D 【解析】1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有缺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是风能较丰富区;地位 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受山谷风影响,是风能可利用区;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形闭塞, 风能贫乏;地位于

15、内蒙古高原,靠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风力强劲,风能丰富。故选 D。 2结合上题分析,地为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四川盆地地形较为封闭,风能资源 贫乏;黄土高原属于风能可利用区;受夏季风、台风,以及台湾海峡地形的狭管效应影响,东南沿海 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故选 D。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 12 题。 1下列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BCD 2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B19301950 年 C19501970 年D19701990 年 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本题比较复杂,考生如果不根据图中的移民人数和移民占总人口 比例两条曲线的关系判断人口总量的变化,很难做出正确选择;二是不能根据移民人数和人口总量推测人 口自然增长数量,导致错选。 1A 2C 1根据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出该国 1910 年、1930 年、1950 年、1970 年、1990 年、2010 年的人口数量约为 9300 万、1.25 亿、1.43 亿、2 亿、25 亿、3.08 亿,可直接看出图符合。选 A。 2根据不同年份总人口数和移民人数,可以计算出不同年份该国本地人口数量,计算可知该国本地人口 数量 1910 年约为 7900 万,1930 年约为 1.1 亿,1950 年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