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289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1、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OHNaCl BH2SO4H2 C HClCl2 DCaCO3CO2【答案】C 2、在恒温、恒压下,反应N2 (g)+3H2 (g)2NH3 (g)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N2、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mol / L和3 mol / L;NH3的起始浓度为4 mol / L。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途径与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B途径的反应速率v (N2)与途径的反应速率v (NH3)的比值为12C途径所得NH3的浓度与途径所得NH3的浓度之比为12D途径与途径所得平衡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

2、C3、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A 、0.1 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t1阶段 c ( B)未画出。图乙为t2后改变互不相同的某一条件反应速率跟时间的关系,已知,t3 - t4阶段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t1= 15 s,生成物C在 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4molL-1s-1Bt4 - 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0.02molDt5-t6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答案】A4、将0.12mol某烷烃与0.78molO2 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反应结束后,产物中有CO

3、,若再向原容器中通入0.36molO2,并使之进一步反应,反应完全后,容器中还有O2剩余,则该烷烃可能是()A丙烷 B丁烷 C戊烷 D己烷【答案】C【解析】设烷烃的化学式,先算一次,求出碳原子的一个下限,再用0.36,算一下,求一个上限。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 ,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图,且它们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显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r(X)r(Y)r(W)r(Z);B甲物质由M和Z元素组成,溶于水后一定得到甲的水溶液C氢化物的稳定性:XY;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WYMDY的气态氢化物(YH3)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答案】D 6、下表各

4、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选项XYZMANH3NONO2O2BCl2FeCl3FeCl2FeCAlAl(OH)3NaAlO2NaOHDNaOHNa2CO3NaHCO3CO2【答案】C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B. 稀盐酸与小苏打溶液混合:CO+2H+CO2+H2OC. 鸡蛋壳溶于食醋:CaCO3+2H+Ca2+CO2+H2O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答案】D 8、一次性使用的聚苯乙烯材料易造成“白色污染”, 其替代物聚乳酸()是由乳酸()聚合而成的

5、,聚乳酸可在乳酸菌的作用下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苯乙烯的单体为B聚苯乙烯与聚乳酸的聚合方式相似C聚苯乙烯和聚乳酸均为纯净物D乳酸可发生消去反应【答案】D【解析】聚苯乙烯的单体为 A项错;合成聚苯乙烯的反应是加聚反应,聚乳酸是通过缩聚反应合成,B项错;由于n值不同,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属于混合物,C项错。9、用乙烯合成乙醇,事实上经过下列步骤:首先在较低温度下用浓硫酸吸收乙烯CH2=CH2H2SO4 CH3CH2OSO3H()然后生成物()再进一步吸收乙烯CH3CH2OSO3HCH2=CH2(CH3CH2O)2SO2()再加入水,()和()都与水反应生成乙醇CH3CH2OSO3HH2O CH

6、3CH2OHH2SO4(CH3CH2O)2SO22H2O2CH3CH2OHH2SO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合物()()都属于酯类B以上四个反应类型相同C以上四个反应类型不相同D此方法的缺点是设备易腐蚀【答案】B【解析】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信息,可看出()()都是无机酸酯。四个反应,前两个属于加成反应,后两个属于取代反应。由于过程中产生H2SO4,所以易腐蚀设备。10、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为: 。合成它的单体为()A.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C.1,1,1三氟甲基-1,3 丁二烯 D.全氟异戊二烯【答案】B【解析】

7、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化合物是加聚产物,其单体是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答案选B。11、的正确组合为()A B C D【答案】C【解析】因为加聚反应前后单体和高聚物的组成是一致的,所以用代入法,把各单体的分子式相加,如果和高聚物的分子式一致,那么就是正确答案。12、可用于合成化合物的单体是()氨基乙酸(甘氨酸)氨基丙酸(丙氨酸)氨基苯基丙酸(苯丙氨酸)氨基戊二酸(谷氨酸)A BC D【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分析,该聚合物的单体为:13、-鸢尾酮具有紫罗兰香味,是一种重要的香料,-鸢尾酮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鸢尾酮可与某种酚互为同分异构体B.1 mo

8、l -鸢尾酮最多可与2 mol H2加成C.-鸢尾酮中没有手性碳原子D.-鸢尾酮经加氢消去加氢三步反应可转变为【答案】A【解析】A项,-鸢尾酮中含有1个环、2个CC和1个CO,可与某种酚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B项,-鸢尾酮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1个羰基,1 mol -鸢尾酮最多可与3 mol H2加成,B项错误;C项,-鸢尾酮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如图加框的两个碳原子, C项错误;D项,-鸢尾酮加氢使CC和CO变为单键,再通过消去反应去掉OH,得到碳碳双键,再与氢气加成,使碳碳双键变为单键得到,D项错误。14、由CH3CH2CH2OH制备,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至少有: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酯化

9、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当中的()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以下分析,可采用逆向合成分析法CH2=CHCH3CH3CH2CH2OH,故应消去后加聚。15、乙醇在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反应过程中,受反应条件的影响,可发生两类不同的反应类型:其中的A可能是()A乙烯 B乙醇 C乙二醇 D乙酸【答案】A【解析】根据题示信息,可以得出1,4二氧六环是由乙二醇通过分子间脱水反应的方式合成的,结合官能团在各反应条件下变化的特点,各物质的结构可借助于逆向思维的方式得以推知:。16、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称量样品,溶

10、解、沉降,_,_,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3)在进行第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4)在进行第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5)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_等。【答案】(1)过滤蒸发浓缩(2)B(3)滤液浑浊(4)液体飞溅(5)K2CO3、K2SO4、KCl【解析】(1)由于草木灰中含有不溶性的灰尘和可溶性的碳酸钾等物质,所以应首先进行溶解,之后过滤可得到主要含碳酸钾的滤液,而碳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

11、较大,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2)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只要记住左物右码的规则即可选出正确答案。(3)对于玻璃棒的作用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中使用比较普遍,此处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引起液体飞溅出来。17、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实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1)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写出过程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_。(3)过程的后续操作如下:打开止水夹a和b,轻推注射器,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12、一段时间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关闭a,取下注射器。打开b和分液漏斗活塞,当玻璃管充满稀硝酸后,关闭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a,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的是,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另取3支盛满NO2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表所示(忽略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实验编号水温/液面上升的高度125超过试管的2/3250不足试管的2/330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填“高”或“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越多。查阅资料: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3+HNO2,3HNO2

13、=HNO3+2NO+H2O;b.HNO2不稳定。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答案】(1)Cu2(OH)2CO3+4H+=2Cu2+CO2+3H2O(2)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类似方法都正确)(3)产生红棕色气体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3Cu+8H+2N=3Cu2+2NO+4H2O(4)低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解析】(1)稀硫酸与碱式碳酸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OH)2CO3+4H+=2Cu2+CO2+3H2O。(2)过程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3)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