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933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屏风(pn)宿松县(xi)上干云霄(n)B惠济(j) 载其事(zi) 楼观亭榭(un)C渺弥(n) 泊湓浦(b) 徙倚久之(y)D溯流(s) 烽火矶(j) 鸥鹭灭没(m)解析:A“宿”读s;B.“载”读zi,“观”读un;C.“弥”读m。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秋深潦缩潦:积水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幸而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D尝加营葺 葺:修补解析:C信:诚然。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信造化之尤物也B与江山相发挥C首尾才六日D江自湖口分

2、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解析:C副词,仅仅,只。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BC. D解析: D到,来到/靠近,面对着;A.混淆;B.看,往远处看;C.经过。答案:D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倒影水中B泛彭蠡口C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解析: D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答案:D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译文:_(2)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译文:_答案:(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

3、的屏风。(2)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游摄山栖霞寺记 王世贞余以三月朔赴留都,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谓:“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余兴发,不可遏。质明起,遂取所向道。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然所过诸岭多童,至中凹处,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趋驰道数百步,得寺曰栖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阴

4、“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稍东,拾级而上曰山门,一碑卧于地,拂而读之。后拾级复上,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其阳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巧致。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蹙沸而起,僧咸资汲焉,曰品外泉。兹泉陆羽所未品也。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有光泽。涧水受雨,争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戛玉。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 已,由中峰涧过岭,其直如截者曰天开岩。中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矣。其西则层叠浪岭,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汹涌。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返则日下矣。

5、欲骄余以所不及见,余谓:“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二子不能对,乃就寝。今天下名山大刹,处处有之,然不能两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灵岩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今者垂暮,而复与观栖霞之胜。(选自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十三,有删节)【注】留都:指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旧都南京为留都。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经。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址:山脚B然所过诸岭多童 童:光秃C其阳为石塔 阳:外面D僧咸资汲焉 资:依靠解析:阳:山南。答案:C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6、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B项均为连词,表示修饰。A项介词,跟、同/连词,表并列,和、同。C项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为所”结构,表被动。D项介词,用、拿/连词,表目的,用来。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见奇伟秀丽的江山美景,喜悦自得,忘却了衣履尽湿,为下文写对摄山栖霞的游兴作铺垫。B文章写观寺,依次写观寺院、石碑,及千佛岩、石塔和品外泉。写游山,所见有雨后初霁,草树润泽,涧水奔流;有山岩孤险,群峰层叠。C作者慨叹,三十年前游济南灵岩,仅得见古寺;但不如栖霞寺这样既著名又古老

7、,而且名山与古寺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难得。D文章叙事写景中,穿插了对寺院碑刻的书法艺术的考察和评价,简略介绍了品外泉得名的由来,体现了作者的见解和学识。解析:作者认为,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与摄山栖霞寺同为“最著与最古”的寺庙。答案:C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译文:_(2)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译文:_答案:(1)我叫来了驿站的主管官吏,向他探问前往摄山的道路,他认为路很难行。(2)你们所看到的不就是长江吗?我在龙潭驿时就已经饱览长江风光了。参考译文:我于三月初一前往南京,从京口出发由陆路行走,走了将近一百里路,

8、才到达龙潭驿。天下着大雨,我在山峰高耸、崖壁陡峭的山脚下穿行,紧贴着长江向前行进。 在这样的道路上一共走了二十里。雨越下越大,长江和山峰的美景看起来就更觉得奇秀,美丽的景色不断呈现在眼前,让人应接不暇。喜悦自得,竟然忘却了衣衫鞋袜全被雨浸湿,水直往下滴。到达驿站时,同我的儿子王骐以及一个叫张元春的书生一起饮了一会儿酒。我叫来了驿站的主管官吏,向他探问前往摄山的道路,他认为路很难行,说:“道路艰险,而且下雨之后变得泥泞,还是不要去了吧。”但我的游兴大发,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挡我。天亮时我们就起来,顺着昨天打听到的路径行走。这时,天刚破晓,天色微明,同雨过天晴后清新的山色相连,山间的小溪一夜之间水流暴

9、涨,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但是所经过的山岭大多是光秃秃的,来到中间的山坳里,忽然发现许多苍松古柏之类的树木,这里就是摄山。沿大道走了几百步远,发现一座名叫栖霞的佛寺。寺院的右边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碑文是唐高宗撰写的,石碑的背面镌刻着“栖霞”两个大字,笔法雄健清丽,笔力飞动,想来是唐朝人的手笔。稍稍向东,踏着石阶一级一级向上走,就到了寺院的山门,一块石碑躺倒在地上,拂去了碑上的灰尘读了读碑文。再踏着石阶向上,同元春、骐儿一道,从大殿的后面打开左边的门走了出去,去探寻人们所说的千佛岩。千佛岩的南面是一座石塔,塔不太高,但四壁上所雕刻的金刚力士像,颇为精巧别致。石塔的左边是一个圆形的池子,一股泉水溢满

10、池中,像一朵石莲花一样喷涌出来,寺院里的和尚都依靠这个泉池取水饮用,泉名叫品外泉。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泉水是陆羽不曾品评过的。顺着千佛岩,沿着一条山涧向前走,山路蜿蜒曲折没有尽头,这时太阳已经升起,山间雾气渐渐消散,野草树木在阳光下显得苍翠葱茏、光亮润泽。大雨过后涧水猛涨,争抢着水道向下奔泻,那形状如同散乱的珍珠,那声音就像敲击玉石铿锵悦耳。寺院里的和尚带着酒和茶跟随我们,我们游兴极浓时就饮酒,走路疲倦了就品茶。不久,从中峰涧越过一座山岭,那两边的山崖陡直如同用刀截开的切口,叫做天开岩。两崖之间仅仅只一线宽,路虽然不算很高,但陡峭危险,站不住脚,十分可怕。本想要从这里登上顶峰,但再也没有力气了

11、。天开岩的西侧,重重叠叠的山岭像起伏的浪涛直冲而下,散乱的山石交错地杂陈于其间,看上去就像大海波涛汹涌澎湃。我的儿子游兴还很浓,又拉着张元春一道去攀登栖霞山的顶峰。他们回来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他们想要在我面前用我未能到山顶亲眼目睹的景致引为骄傲。我对他们说:“你们所看到的不就是长江吗?我在龙潭驿时就已经饱览长江风光了。”两个年轻人无言以对,只好去睡了。如今普天下名山和宏大的寺庙,到处都有,但是名山和寺庙两者不能相得益彰。而其中最著名又最古老的,只有这座栖霞寺和济南的灵岩寺、天台的国清寺、荆州的玉泉寺而已。灵岩寺我在三十年前就去游览过一次,现在还像在梦境之中。如今我已到了垂暮之年,却又得以观赏了栖霞寺的胜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