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776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课时跟踪检测七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一、选择题1(2018乐山摸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基础是其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小B体验制备细胞膜时,破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C生物膜选择透过性是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选择性的允许物质通过D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共同组成的解析:选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把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在清水里,由于渗透作用,水会进入细胞,使细胞涨破,从而得到纯净的细胞膜;生物膜选择透过性就是让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自由

2、扩散),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组成的。2(2018赣州一模)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D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解析:选B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包括外周蛋白分布的不对称以及整合蛋白内外两侧氨基酸残基数目的不对称;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膜蛋白);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

3、梯度进行,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3.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解析:选D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和蔗糖酶,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值将增大;达到新的平衡时,

4、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液面不再升高。4(2018漳州八校联考)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如果细胞需要,它们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只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B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C葡萄糖只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被动运输能顺浓度梯度和逆浓度梯度进行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葡萄糖既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也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说明葡萄糖既可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也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主动运输需载体且消耗能量;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进行。5科研人员将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培养在适宜条件下,检测到物质X被不断地运输

5、到细胞外,且该过程是一个耗能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低温和缺氧必定会影响物质X的运输速率B物质X的运输必定需要相应载体的协助C细胞外物质X的浓度不一定大于细胞内D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运动为X的顺利运输提供了保障解析:选B低温影响酶的活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缺氧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能量的生成减少,故低温和缺氧都会影响物质X的运输速率;由于该过程是一个耗能过程,可能是主动运输或胞吐,物质X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运输到细胞外则需要载体的协助,若通过胞吐的方式被运输到细胞外则不需要载体的协助;物质X在细胞内合成,运送到细胞外,细胞外物质X的浓度不一定大于细胞内;主动运输主要依赖细

6、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吐方式需要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参与,故它们的相对运动为X的顺利运输提供了保障。6(2018烟台模拟)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甘油分子可以通过图乙的方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到细胞内B图乙中的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发挥作用后即失活C三个过程都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图丙中的B主要来自细胞呼吸,也可来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解析:选C图乙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甘油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对应图甲方式;图乙为协助扩散,需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将物质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且能够反复利用;图中三个过程均体

7、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图丙中物质从低浓度运往高浓度,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为载体蛋白,来自核糖体。7(2018郑州模拟)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了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 1)()A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解析:选D结合题意分析曲线可知,c点后细胞大小相对值变大,说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此bc段细胞是活细胞;图中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既有从

8、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也有从细胞内进入细胞外,但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子数多于离开细胞的水分子数;de段,细胞大小相对值大于1,说明细胞吸水,故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由于e时细胞大小相对值大于1,说明细胞吸水,故e时液泡内细胞液浓度降低,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8(2018汕头一模)亲核蛋白具有明确的头、尾结构,是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的。科学家通过有限的水解将亲核蛋白的头尾分开,再将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完整的亲核蛋白、头部及尾部分别注入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结果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完整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的尾部。这说明()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

9、关键部位是头部C细胞核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D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只能进行单向的物质运输解析:选C亲核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是跨膜运输。被标记的头部没有进入细胞核,被标记的尾部及完整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可见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且说明细胞核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由题干信息无法判断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只能进行单向的物质运输。9(2018朝阳一模)CTX是从蝎子毒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能与某些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M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MCTX)进入细胞。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是()ACTX通过口服方式进入机体仍发挥作用BCTX在核糖体合成后直接进入高尔基体CMCTX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肿

10、瘤细胞DCTX可用于上述种类肿瘤的靶向治疗解析:选DCTX为多肽,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无法发挥作用;CTX为蝎子毒液中的一种多肽,在核糖体合成后会先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再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MCTX为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不是主动运输;CTX可与某些种类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能更好地识别此类肿瘤细胞,从而可用于该种类肿瘤的靶向治疗。10如图所示,某种化合物与细胞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B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11、 C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解析:选A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某种化合物与细胞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11.(2018揭阳一模)现有两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的大B2 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

12、始值C10 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D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解析:选B分析题图,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甲溶液中细胞液泡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故甲溶液浓度比乙溶液的大;02 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液泡直径都减小,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由图可知,甲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10 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液泡中不含色素,实验现象不明显。12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K的相

13、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B实验甲中,4 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C实验乙中,4 h后吸收K消耗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D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解析:选D由实验甲可知,加入KCl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实验甲中,4 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细胞吸收K的量减少;实验乙中,4 h后组织细胞吸收K的速率不再降低,说明此时细胞已经不能利用氧气,其吸收K消耗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氰化物能抑制H与O2的结合,因此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

14、收速率减慢。二、非选择题13如图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箭头大小代表水分子数的多少)。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出现如图_(填题图编号)所示现象,最终红细胞会_。(2)若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如图_(填题图编号)所示现象,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状况如图_(填题图编号)所示。然后将其放在清水中,则达到平衡时细胞内液渗透压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清水的渗透压。(3)若某叶肉细胞正处于图甲所示状态,一段时间内细胞体积增大且最终_(填“会涨破”或“不会涨破”)。解析:(1)将人的成熟红细胞放

15、入清水中,细胞吸水,如图甲所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红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2)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失水,如图丙所示;达到平衡状态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相等,如图乙所示;此时将其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相等,此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细胞内液渗透压较高。(3)若某叶肉细胞正处于图甲所示状态,细胞体积会增大但不会涨破,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答案:(1)甲涨破(2)丙乙大于(3)不会涨破14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