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周)周测试题 鄂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664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周)周测试题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周)周测试题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周)周测试题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周)周测试题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周)周测试题 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周)周测试题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周)周测试题 鄂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上语文第12周周测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祈祷(do) 豁免 庖代(po) 蓬头垢面B.保佑(yu) 袒露 翌年(y) 万恶不赦C.恻隐(ch) 癖性 刽子手(kui) 中流邸柱D.禀告(bn) 帷幕 撤销(xio) 悠然自得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 戏剧冲突, 人物形象, 戏剧主题, 自己对生活的认识。A.展开 塑造 揭示 表达 B.揭示 表达 展开 塑造 C.揭示 表达 塑造 展开 D.展开 塑造 表达 揭示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汉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

2、汉阳区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举行。B.伴随一声巨响,武汉东风大道沌阳高架桥被成功拆除爆破。C.我省首届“文华科技杯”大学生话剧艺术节颁奖晚会在湖北剧院华丽上演。D.由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建设的华中地区唯一一座钱学森纪念馆,将定期向市民免费开放。4、将“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 A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 B )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

3、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 C )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 D )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死亡。二、(共9分,每小题3分)火牛破阵田单既设间,令燕以骑劫代乐毅。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每出约束,必称神师。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牛千余,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纹,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所触尽死伤,燕军夜大乱。五千人因衔枚奋击,而

4、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杀其将骑劫,追亡逐北,尽复其地。 (选自经世奇谋)【注释】田单: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骑劫:战国时期燕国将领。衔枚:是一种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人怪之 怪:责怪B.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遗:赠送C.燕将大喜许之 许:答应 D.燕军由此益懈 懈:松懈6.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令燕以骑劫代乐毅”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B.而广身以大黄射其裨将C.皆以美于徐公D.手自笔录,计日以还7.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田单首先设反间计让燕国更换了主帅乐毅,剪除了第一大障碍。B.田单让百姓吃饭时祭祖,引飞鸟啄食,是为了制造舆论让人相信齐军获得神明护佑。C.田单将千余头牛打扮成神兽,披上深红色绸衣,画上五彩花纹,将兵器藏于衣角。D.田单点着牛尾上蘸满油的苇草,狂奔的牛为五千精兵做先锋,令燕军大骇。三、(14分)8.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齐人遂杀其将骑劫,追亡逐北,尽复其地。9填空。(10分,每空2分。)(1)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2),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3)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6、的是历史上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_的情怀。四、(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 大地上的读书人有人说,读书最好的年龄是十五六岁,那时记忆力好。但那时我却没有书。我生活的村庄离书店有几十公里,再说家里也没有钱。我借书看。西游记的连环画、金庸和古龙的武侠、三毛的小说抓紧分秒地读。假期在家里做农活,书随身带着,挑一担谷或柴草,歇息时就摸出来看几页,到家时天都黑了。上中学是在镇上,来回几十里。放学时,同学们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我落在后面,图个清静,能够摸出书来看。大地之上没有书桌,没有书房,只有无限的风景。我捏着方块字的纸,缓缓走在山间公路上,心情随文字一路铺陈。看

7、累了,就眺望镶着金边的云,落日远远地挂在山头。我忍不住想奔跑,想歌唱,和我的书。天黑透了,这才拔足狂奔。少年时代的书,都是在路上边走边读的。村里的人常常会在路上看到这样一个孩子,眼睛勾在书上,走走停停,有时微笑,有时皱着眉头。总之是村里的书呆子,永远成不了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在贫乏的乡村,走在荒芜的山路上,有一本书在你面前打开,有不同世界的人和你作伴、对话,是一件多么甜蜜的事情。虽然不是在温暖的书房读书,而是在田间山头、在匆匆的脚步度量中读完的,书上的每一个字句都跳跃着进入视线,但因此更加带着热腾腾的气息,可以拿到生活中掂量,可以在天地草木间寻找注解,可以以最强劲的频率和心灵发生共振。几年前,

8、我去了宜宾李庄,小镇偎依在长江边。风景恬静平淡,一如我成长的村庄。一大群白鸭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凫水,觅食,抖翅膀,嘎嘎乱叫;再向远,是浓淡迤逦的一道道山岭一朵朵白云其实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镇。上个世纪抗战硝烟弥漫,中国似乎摆不下一张书桌。无数的文化单位开始西迁,迁向中国的腹地,迁向有深山大河屏障的僻远城乡。一大批赫赫有名的读书人如傅斯年、李济、董作宾、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等,选择了这个贫穷而偏僻的小镇蜗居,保存学术的薪火。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人都寄居于庙宇、祠堂、农舍、仓库,空气潮湿,缺医少药,很多人因此染上沉疴。最要命的是,没有书,没有实验器材。唯一带有存书的机构是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让

9、读书人稍微得以慰藉。但是,要到这里殊不容易,我曾经在李庄镇外寻索,穿过一大段弯弯曲曲的田埂,还有一片树林,然后爬500多个台阶,才找到山峰顶部的一个山庄,这就是当年的史语所办公遗址,现在已改为学校。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我突然回到了少年时代。不同时代的读书人,都是在大地上读书,天作幕,地做席,人立天地间,携一书,与千年的精神脉络相守。外面的风雨雷电都化作这一画面的背景,渐渐消隐,而在书间、在人间印证过的心灵之音却渐次成为主角。这样的生活苦吗?我翻遍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在李庄留下的文字,看到的只有读书、研究、做学问的丰满记忆,更多的是对国运、天下事的远视,而不见对物质困苦的埋怨。如果可以穿越,我说

10、不定能看到这一幕:在如豆的煤油灯下,考古学家董作宾躬身简陋的斗室,手写考古史上开天辟地的煌煌巨著殷历谱,每写一句,三搁其笔,往返于古籍和甲骨文标本之间,核对求证;同济大学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和夫人、儿女以及学生,携带大盆小盆,兴致勃勃地到野外捕捉青蛙并收集蛙卵做实验。在李庄的田野沟渠间,人跑蛙跳,你追我赶,泥水四溅;中国营造社的梁思成兴致勃勃地画下李庄旧旧的东岳庙的建筑构式图,旁边是同济大学学子的琅琅书声.在彼时的李庄,世界很喧哗,有人做了高官,有人发了国难财,也有读书人因此眼红,放弃书桌,奔向豪门之间。剩下的那一群读书人,面带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于卷册笔墨之间,自得其乐。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

11、个当下具体的境遇中,肯定有比读书更好的选择。历史会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文/陈全忠,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10.为了突出自己是“大地上的读书人”,作者在文章的前4段里表达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第1段:交代自己少时无钱买书借书阅读的艰难环境。第2段: _第3段: _第4段:揭示自己在大地上读书的益处和意义。11.仔细读下面这个句子,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那一群读书人”怀有一份深情,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明确地传达出来的。(4分)剩下的那一群读书人,面带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于卷册笔墨之间,自得其乐。_12.文章的题目是“大地上的读书人”,作者以“大地上”修饰“读书人”,结合全文,说说“大地上”这一修饰语包含哪几层含义。(6分)_13. 文章结尾,作者写道:“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个当下具体的境遇中,肯定有比读书更好的选择。历史会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真正留存”的到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4分)_1-4 A A B C 5-7 A B C8. 齐军杀死了燕军将领骑劫,追杀逃亡的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去的土地。(共4分。“追亡逐北”2分, “复”1分,句意正确1分。)【参考译文】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单设下反间计,使燕国任用骑劫代替乐毅为燕军主帅。田单又下令城中居民吃饭前一定要在庭院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