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修改好的)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82009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修改好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修改好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修改好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修改好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修改好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修改好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修改好的)(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啊网 秘秘,稍等片刻 准时开课 这里是,课前十分钟,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知识解析,考试题型,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卷面及格分:90分 成绩单及格分:70分,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职业理念约 3-6题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约 5-8题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 3- 4题 第四章文化素养 9题 第五章基本能力 4题 材料分析题 :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 写作题 : 议论文或者记叙文 第五章,考试题型,第一章 职业理念,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的五项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五种途径

2、,学生观的概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求,教师的劳动特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如何转变 教师四方面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阶段理论,知识结构图,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本章目录,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的五项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五种途径,学生观的概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求,教师的劳动特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如何转变 教师四方面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阶段理论,知识结构图,每年考材料分析题一道,考情分析,1,2,3,4,第一节 教育观,教育观,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单

3、选)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单选) 3.根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考情分析】,一、什么是教育观?,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育观的核心:“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定义,内涵,外延,二、什么是素质教育观?,教育观,2. 1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教育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斯坦福华裔单身女博士欧阳投毒,教育观,1.素质

4、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基本宗旨 。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 平均,2.2素质教育的内涵,教育观,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外延: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终身教育概念是由保罗郎格朗提出的,下面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

5、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教育观,【真题再现】,答案:A,【材料分析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刚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平时成绩不好,但上课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答不出来。老师课下和小刚聊天,问原因,小刚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小刚,而是和他定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小刚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小刚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

6、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问题:对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 问题:请你运用教育观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 多写不扣分 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 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 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XX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错误:违反了XXX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 注:分条罗列 逻辑清晰 至少写出3点 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答题技巧,【答案要点】 (1)材料中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

7、智慧与才华。 (3) 总之,这位教师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给学生在班上表现自己的机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答案,教育观,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2.3素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观,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三、素质教育的目标(了解即可),教育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

8、展,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必须记住),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记忆小诀窍: 两全两发展 创新和实践,教育观,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 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

9、质教育创造条件,教育观,(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2.1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观念+师德+进修,教育观,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化一体,改革要深化 队伍要优化 目的要强化 内容要生活化 对象要活泼化,记忆小诀窍:,对某一数学题,小卫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答案。周老师没有简单判断孰优孰劣,而事情他们上台陈述自己思考、推理、证明的步骤,这一做法突出体现了周老师具有( )。 A、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

10、B、关注结果的教学理念 C、关注情感的教学理念 D、关注知识的教学理念,教育观,【真题再现】,答案:A,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学生的习惯培养 、学生的人格培养 、学生的知识储备 、学生的情感体验 答案:D,教育观,【真题再现】,教育观,1.面向少数学生和面向全体学 生的区别 2.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 3.价值取向的区别 高分人才社会主义接班人 4.教学方式的区别 5.评价方式的区别 成绩- 评价多元化 成绩单评价手册,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某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

11、”的评教标准。 学校的做法( ) A、正确,体现了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C、 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育观,【真题再现】,答案:C,教育观,1.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2.沉重的课业负担,七、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重点回顾,1.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两全两发展 创新和实践; 2.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要深化 (2)队伍要优化 (3)目的要强化 (4)内容要生活化 (5)对象要活泼化,一,二,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第二节 学生观,

12、学生观,考情分析,学生观,1.本节内容常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2.在历年的考试中,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是考察重点,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能够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分析材料。,考情分析,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装知识的容器,学习的主人,学生观:老师对学生的看法,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了解即可),1.概念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德、智、体、美、劳),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3、;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不要强加给学生兴趣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2.学生是发展的人 2.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阶不平衡 ,互补和差异),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学生观,顺序性:循序渐进,不可揠苗助长、凌节而施。 阶段性:注意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不平衡性:个体身高体重发展存在两个高峰期: 婴儿期和青春期不同时期在不同发展年龄阶段具有

14、不平衡性; 应对:要在儿童的关键期或者最佳期进行教育;,学生观,互补性:盲人听力好-扬长避短进行教育 差异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因材施教。,2.2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2011,2012年,在国内连续两次夺冠 。 2013年6月,以70大胜韩国釜山队、70大胜韩国扬平队、21战胜日本大阪队,勇夺冠军。还以50大胜山东鲁能U13足球队,52胜山东赛克足球队,70大胜山东实验中学、100狂扫济南甸柳一中。,学生观,(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

15、观,张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张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试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 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真题再现】,答案:D,学生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A、学生的发展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学生的独特性 D、学生的自主性,【真题再现】,答案:C,学生观,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真题再现】,答案:B,【材料分析】,阅读下

16、面材料,回答问题。 接手高一新生两个月后,英语老师刘丽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一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活跃,二班的教学气氛比较沉闷,两个班作业的完成情况有一些差距。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老师主动去找同事交流。语文老师说:“二班学生是内向一些,不过整体不错,勤奋的学生不少,如果引导得当,教学效果应该不会比一班差。”数学老师也认可语文老师的说法。 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老师,您有时在课堂上说一班学生反应比我们快,让我们很受打击。”“您上课时总是板着脸,很多同学都很怕您。”“小军有时候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