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221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诗文默写,考向探究,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目前基本考查形式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根据诗文及情境补充上下句;第二种是理解性默写。20132017年吉林古诗文默写分值保持每句1分。古诗文默写兼有上下句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所选均出自课标要求的61篇古诗文。文言文默写必有1题。古诗词曲均有涉及(曲必有1个)。选材贴近文化和日常生活。,考情数据,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12017吉林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诗文名句。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 (2)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当朋友远别时

2、,我们会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赠别壮行。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名句是:_,_。 (5)周敦颐爱莲说中“_,_”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在水一方,我寄愁心与明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真题例析,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22017长春名句积累与运用。 (1)树木丛生,_。(曹操观沧海) (2)_,_。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百草丰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专题一古诗文默写,(4)_?_。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论语为政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 (6)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_,_。 (7)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诗句是:_,_。 (8)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专题一古

4、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思路分析】 1题中的(1)(2)小题,2题中的(1)(4)小题在古诗文名句积累中是比较简单的题型,解答此类问题,只需要将古诗文记准、记牢,就可以正确回答;1题中的(3)(5)小题,2题中的(5)(8)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型,要比简单补充上下句的难度略大一些,不仅要求熟记古诗文名句,还要准确理解古诗文名句的含义。,应考策略,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古诗文默写六大夺分策略 1注意生僻难写字。古诗文中经常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如:(1)_,在河之洲。 (2)_,鸣声上下。,【解

5、析】其中“雎鸠”“翳”都是生僻字,比较难写,默写时往往容易出错。,关关雎鸠,树林阴翳,专题一古诗文默写,2注意同音异义字。古诗文中的名句经常出现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形,又知义。 如:(1)_,若出其里。 (2)人生自古谁无死?_。,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解析】其中“汉”“汗”容易混淆,其实这两个字意义相差很远,只要明白句意,联系语境,是可以辨别出来的。,星汉灿烂,留取丹心照汗青,专题一古诗文默写,3.注意异形同音字。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也时有出现,是考试中的“盲区”之一,复习时也要高度

6、重视。 如:(1)不应有恨,_。 (2)但愿人长久,_。,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解析】其中“长”“婵”容易和同音字“常”“蝉”混淆。,何事长向别时圆,千里共婵娟,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4注意形近异义字。形近字是古诗文默写中的易错点,再加上读音很相近,对学生产生了不少迷惑和误导,因此在答题时要小心谨慎。 如:(1)持节云中,_? (2)_,长烟落日孤城闭。,【解析】其中“遣”“嶂”容易写成形近字“谴”“障”。,何日遣冯唐,千嶂里,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5注意语句顺序。有些名句的内容即使颠倒,句意也不会发生改变,部分学生囫囵吞枣,不假思

7、索,以至于把语句的内容默写颠倒,丢了分数,着实可惜。 如:(1)_,一枝红杏出墙来。 (2)_,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以上两句,如果不细心,很有可能写成“满园春色”和“一杯浊酒”。,春色满园关不住,浊酒一杯家万里,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6注意理解性积累,重视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运用。像吉林常考的理解性默写,这类题目有鉴赏性质,答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要求,正确把握题意。 如:岳阳楼记中的_;_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解析】大多数考生看到“忧国忧民”四个字便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静下心来把题目审完

8、,尤其注意到“不同处境”四个字,就不会写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一)课标21篇文言文默写梳理 1. 论语十二章(吉林:2016、2014、2013,长春:2017、2016、2015、2014、2013)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人不知而不愠_,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为人谋而不忠乎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七十而从心所欲,_不逾矩。”(为政) 子曰:“_温故而知

9、新_,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_学而不思则罔_,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人不堪其忧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_曲肱而枕之_,乐亦在其中矣。_不义而富且贵_,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择其善者而从之_,_其不善者而改之_。”(述而) 子在川上曰:“_逝者如斯夫_,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_三军可夺帅也_,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_博学而笃志_,切

10、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2) 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学而不思则罔_,_思而不学则殆_。 (3) 论语中孔子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不义而富且贵_,_于我如浮云_。 (4) 论语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 (5) 论语中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劣,善于选择的句子是:_择其善者而从之_,_其不善者而改之_。 (6) 论语中孔子面对东流的逝水,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_逝者如斯夫_,_不舍昼夜_。,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2. 曹刿论战 左

11、传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_肉食者谋之_,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_小惠未徧_,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_小大之狱_,_虽不能察_,必以情。”对曰:“_忠之属也_。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_下视其辙_,_登轼而望之_,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_一鼓作气_,再而衰,三

12、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_惧有伏焉_。_吾视其辙乱_,_望其旗靡_,故逐之。”,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2)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肉食者鄙_,_未能远谋_。 (3)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_下视其辙_,_登轼而望之_。 (4)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_吾视其辙乱_,_望其旗靡_。,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3. 孟子三则(长春:2015) 鱼我所欲也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舍鱼而取熊掌者也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13、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_所欲有甚于生者_,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_。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贤者能勿丧耳_。,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_呼尔而与之_,行道之人弗受;_蹴尔而与之_,乞人不屑也。_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专题一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2)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出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_二者不可得兼_,_舍生而取义者也_。 (3)鱼我所欲也中说明有可以得生、避患的方法却不用的原因的句子是:_所欲有甚于生者_,_所恶有甚于死者_。 (4)鱼我所欲也中说明每个人都有“本心”的句子是: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人皆有之_。 (5)鱼我所欲也中与“不受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