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906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7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

2、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 3.意义:揭开了中国 的序幕,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 (1)内容 经济体制:农业上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业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乡镇企业。 管理体制:撤销 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人民公社,2.城市 (1)开展:1984年以

3、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 , 把企业搞活。 (2)内容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所有制:以 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体制: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企业活力,公有制,按劳分配,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1)创办经济特区 设立:我国将 、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作为经济特区。 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 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4、。,深圳,市场调节,(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4)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2.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

5、外开放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 (2)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完善理论: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 .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初步建立:21世纪初,社会

6、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建设成就 (1)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重理解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1)实行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

7、,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 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从长远来看: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限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2.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结构,3.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划分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发展

8、的阶段,说明各阶段特点。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发展阶段”,一个是各阶段呈现的“特点”。据材料要注意时间阶段的划分。 (2)定时空,找关联: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涉及管理体制、进行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等诸多方面。 (3)提信息,找关键:改革开放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生产规模、产量迅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后跨行业经营,进行所有制改革。 21世纪初,首钢搬迁,注重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和高新产业发展。 【答案】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扩大企业自主权;产量增加,形成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第二阶段:2

9、1世纪以来,实施钢铁生产战略转移;进行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发展高新产业;注重环境治理。,【深化拓展】 对城市企业改革的认识,【问题】 据材料,概括近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变化”据材料概括。“阶段”要结合所学分析。 (2)定时空,找关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经历了 打破原 有的 计划经济 体制, 向商品经济和社会 主义 市 场经济转型的过程。 (3)提信息,找关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重物质利益,但强调政府作用。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0、。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 变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个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深化拓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在社

11、会主义制度下,运行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表现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典例1】 (2015海南卷,23)195

12、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试题分析】 材料中并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内容,A错;1956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B错;1956年至20世纪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基础,C

13、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开创的,但真正在全国推行依靠的是政府的力量,故D错。 答案:C,角度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典例2】 (2016全国卷,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试题分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生产

14、积极性提高,这是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所在。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农民增加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是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产物,A项正确。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农业生产技术不可能出现“革命性”的改变,B项错误。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C项错误。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完成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D项错误。 答案:A,角度三 国有企业改革 【典例3】 (2011课标卷,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

15、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改革起步,主要内容就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目的在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题干中企业工资总额随经济效益浮动,工资总额的增长比率不得超过上缴税率的增长比率,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C,角度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典例4】 (2017全国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

16、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试题分析】 本题的关键词是“主旨”,不能仅仅抓住只言片语,需要结合时间信息从整体上把握。1990年,中国的改革进入关键期,是否继续深化改革,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舆论争论的焦点,据此背景分析材料信息,由“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其主旨为发展市场经济,C项正确。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为了说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正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