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80411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对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共3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永州市中学生“读书与做人”论坛正在进行,请你参加。 下列是向阳同学在论坛上的发帖,请阅读后完成1-5题。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感于 , , , 。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只有书

2、( ),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 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巳飘散的信号 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 )和丑陋一起 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 居然能( )骋古今,经天( )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余秋雨做一个摆脱平庸的人,要读书;做一个高人,要读书;做一个新人,要读书。但“互联网+”的对代,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读书,要读懂读透,读到明了开朗,通达畅快。正如朱熹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 做到这样的境界,方可称为“才子”“大家”。 1依次填入贴中括号内的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书籍(q) 愚昧(mi) 弛( ch)骋

3、经天伟(wi)地B书籍(q) 愚昧(mi) 驰( c)骋 经天伟(wi)地C书籍(j) 愚昧(mi) 弛( c)骋 经天纬(wi)地D书籍(j) 愚昧(mi) 驰( ch)骋 经天纬(wi)地2 依次填入帖中画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浇灌 传递 呈现B浇灌 呈现 传递C呈现 浇灌 传递D传递 浇灌 呈现3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帖中波浪线上,语序最恰当的项是 生命含义的丰富 外部世界的精彩 终极道义的神圣人生历旦 A B C D. 4现代汉语词典对“大家”一词有下列四种解释,帖中加点词语“大家”指的是 A. 众人,一定范围的所有的人。 B大伙,指我们、你们或他们。 C知识渊博、博学的人。 D. 在某

4、一方面有成就的专家。5请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 。(2分) 5月以来,国内主要媒体就福州晋安区站北外口小学安排六年级学生扫厕所一事展开讨 论。张越同学把几家媒体的观点贴于论坛,阅读后完成6-7题。 光明日报:只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该想办法和孩子一起努力克服而不 是借口逃避;校方,应该有教师带头行动。 一点资讯:让学生去打扫厕所,是对劳动教育的污名化,也是教育者的懒惰。 宁波网:学校的劳动教育,家长不应该说三道四。学生刷厕所,只是给孩子提供一种 小小的“逆境”锻炼机会,“劳其筋骨”是为了强身壮骨,置身“臭”中,营 造其心灵之香。中国青年报:学校的劳动教育存在许多需要改进

5、的地方。比如必要的具体的劳动技巧 教育、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必要的劳动监护等方面的缺失。荆楚网:衡量学校的做法可为还是不可为,唯一的标准就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 利,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事情还是让学校大胆地去试吧。6上述观点较为接近的两家媒体是 。(3分)7你为哪家媒体的观点点赞?请选出,并结合你的认识,简要说明点赞的理由。(4分) 我为 点赞,理由是 。8“论坛”中的名著导读栏目拟推介不同名著中的相似人物,请你从下列两组人物形象中选 取一组,至少写出一组人物形象的两个相同点。(6分) (1)张飞李逵 (2)鲁滨孙格列佛 我选择 组。人物形象的共同点有: 。9在论坛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名

6、句,但不完整,请你补充完整。(6分,每空1分)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李明同学在看观军事,知天下的电视节目时,想起了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 夺帅也, ”和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两个名句。在诗词的海洋里泛舟,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一颗赤子之心。文天祥视死如归,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忠诚,名垂青史;龚自珍以“落红不是无情物, ”的诗句表达了虽辞官为民,仍心系国家的情怀。二、阅读理解(共57分)(一)古诗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6分,填空题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7、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10.请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不知其旨也 旨:旨意 B.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

8、C.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言辞 D.但当涉猎 但:但是1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蒙乃始就学12.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出真知,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缺乏。 B.教育指导他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人身上,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C.孙权希望吕蒙专心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D.吕蒙经常与鲁肃交流,增长了许多才能。1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学学半。”其此之谓乎?(3分) 译: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分) 译: 14.请在选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成

9、语。(2分) 【甲】文: 【乙】文: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6分)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5.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 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 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

10、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 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16.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文章,完成1720题。(12分,每小题3分)中国文化中的“桃花源情结” 桃花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世外之地的静美、悠然,契合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击中了历代帝王将相、文士高人、贩夫走卒的心灵。 桃花源式的乐园在人们心目中早就有雏形,诗经里的“适彼乐土”,道德经里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都是对宁静生活的憧憬。这些“半成品”到了陶渊明笔下,有了具体的情境、场面

11、和故事。 陶渊明后,“桃花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诗歌和散文中。唐朝张旭的“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笔下的“桃花源”富有浓厚的神秘色彩,隐隐约约,模模糊糊。而王维则进一步将“桃花源”具体化、物质化,以至于用诗句勾勒出一幅工笔画,轮廓和线条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他的桃源行。他笔下的“桃花源”,有具体的建筑,陶渊明只写到“屋舍俨然”,王维则写到“月明松下房栊静”,“平明闾巷扫花开”,连具体的打扫工作都呈现在画卷当中。此外,还有了近景和远景的区别,“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以至于人与人的对话也很清晰,“樵客初传汉姓名”。王维不愧是山水画大家,从“桃花源”的角度去眺望外面的世界,更衬托此处

12、的幽僻。峡谷里不知道外面的人事,从“桃花源”向外望去,只看见白云重重的山岭。王维其实是将自己的辋川庄别墅风光挪移到“桃花源”,以求得精神上的宁静和安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只是一处写意的农庄,王维笔下的“桃花源”则是一处充满着人事的居民小区。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更是充满着“桃花源情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生活悠闲自得。刘玄德三顾茅庐,似乎走入“桃花源”。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既是好汉起义的根据地,也是一处人间乐园,它与无能的北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冲、晁盖、花荣和武松等好汉纷纷上梁山,其实也是奔向一个美好的世界。西游记中,大海环绕当中的花果山,四季鲜果不断的仙境乐园,是孙大圣精神上的故乡。相对于大闹天宫的惊心动魄和取经路上的曲折坎坷,花果山的静谧祥和,是神话世界中的“桃花源”。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幽美宁静,平等而诗情画意,美好的人性在这里充分绽放;女性,在这里没有压迫。曹雪芹笔下的这处乐园,其实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