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67946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师大附中 2010-2011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请将第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请在第卷上直接作答。2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3禁用铅笔作答。禁用涂改液、胶带修改答案。第卷一、选择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1下图为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其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2韩非子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A是战国时期各阶层追求平等的体现B说明韩非子具有一定的民主的思想C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建立官僚制度 D有利于加强中

2、央集权制度3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造成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4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位列三公”。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负责管理军事 B监察国家事务 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理政5下侧交通图应是A东周 B东汉 C秦朝 D西汉6“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反映了秦朝的历史。但诗中没有提到的是A以吏为师 B坑儒C焚书 D农民起义7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著名水利工

3、程是A灵渠 B郑国渠 C六辅渠 D白渠8关于文景之治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C以儒学为指导力求缓和社会矛盾 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9下面是汉朝丝绸之路经过的几个地点,如果从长安出发,排序正确的是大秦 西亚 河西走廊 今新疆A B C D10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突出地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使者和商人的有好往来 B中国丝绸等货物的输出C中国造纸术等技术的西传 D道教传入西域11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从人才选拔的角度看,是因为A采用察举、征召等制度,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B在地方设立中正官,注重“ 唯才是举”C创立“自荐 ”求官制度,许

4、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D完善了考试制度,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12汉书记载“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代田法先进之处为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C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13下图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农耕区由中原逐步向北推移北移与对匈奴战争获胜有关北移处多有水源条件农耕区北移有利于开发边疆与促进民族融合 A BC D 14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 D隋唐时

5、期15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芍陂16下图为汉代长安,有关“市”说法正确的是与居住区隔开 有专门官员管理又叫草市 严格开闭市时间规定A B C D17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与支出情况表项目 数量(钱) 备注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赋算赋和口赋(缴货币) 406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部分兵役必须应役,其余可上 缴货币 2300 钱代役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衣 2732 同上支出日常开支祭祀等仪式 300

6、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依据表格内容,正确的结论是A小农家庭的收支平衡 B汉代的兵役是必须亲身应役 C赋税是支出的主要部分 D农妇会于农闲纺织贴补家用18两汉科技成就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包括 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成熟的造纸技术 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A B C D19魏晋时期,马钧改进了翻车,主要用于 A谷物加工 B水田耕作 C农业灌溉 D鼓风冶铁20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 D南北朝21范缜在神灭论中说:“浮屠(佛教的别称)害政,桑门(僧侣)蠢俗竭财以

7、赴僧,破产以赴佛,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亲戚,人人绝其嗣。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与土木(指修建寺院)。”材料中范缜反对佛教的理由不包括A佛教破坏了亲属关系 B佛教造成了社会的经济负担C佛教妨碍了政府的行政活动 D佛教导致了社会的分裂战乱22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封建城市商品经济飞速发展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的状态C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D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23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对后世统治者最具有启迪性的是A以关中为基地进而统一全国 B开凿了人工运河C二世而亡但极具开创性 D被农民起义推翻 24唐太宗时期,政府要发动反击厥的战争,这项工作

8、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兵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兵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兵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兵部25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反映他这一观点的有戒奢从简 轻徭薄赋 革新政治 知人善任A B C D26“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右图砖刻反映了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刘邦消灭秦末割据势力 D汉武帝开拓疆土27系统总结 6 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经验的是A兰亭集序 B氾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28右图为在河北省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两个陶俑。两种陶俑同出一墓,形象地反映了 A服饰的变化 B汉族习武

9、之风C少数民族汉化 D民族大融合29与以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唐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A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扩大了官吏来源B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更为全面C公开报名、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更为公正D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30“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耧车 B曲辕犁 C筒车 D水排31关于秦币和唐朝开元通宝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都是圆形方孔钱 B都是在全国统一发行的货币C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都是以重量命名的 32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

10、,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讫地应该是A北京到广州 B扬州至杭州 C北京至杭州 D杭州至广州师大附中 20102011 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第卷班级_姓名_学号_分数_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2 道题,共计 52 分。第 1 题 28 分;第 2 题 24 分)3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长。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_朝代,管理地方的制度是_;图二,_朝代,管理地方的制度是_。(4 分)(2)朝代管理地方的制度后来分别导致了哪些恶果?(4 分)后来是如何从军事、政治等两方面加以解决的?(6 分)(3)秦始皇以“焚书坑儒

11、” 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结合儒家学说在上述历史时期的主张,分析说明其地位变化的原因。(9 分)(4)秦皇汉武的措施对后世中国有何意义?(4 分)34改革是促进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材料一 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公元 413 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材料二 太和九年(公元 485 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 分)材料三 南朝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发出

12、感叹:“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洛阳伽蓝记(成书于 5 世纪)(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使北方“荒土”、“夷狄”变为“礼义富盛,人物殷阜 ”的?(17 分)材料四 公元前 356 年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公元前 350 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

13、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三年,百姓便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行之十年,秦民大说乡邑大治。”一一摘编自 史记 商鞅列传(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6 分)师大附中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1 2 3 4 5 6 7 8B C B D C A A C9 10 11 12 13 14 15 16C C A B A B C A17 18 19 20 21 22 23 24D C C D D B C B25 26 27 28 29 30 31 32A B C D C C D

14、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2 道题,共计 52 分。第 1 题 27 分;第 2 题 25 分)33(1)西周:分封制;西汉:郡国并行制(4 分)(2)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3 分);西汉初年,酿成七国之乱。(1 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秦朝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3 分)汉景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等,削弱王国势力。(3 分)(3)秦朝压制儒家的原因:儒生非议郡县制、秦始皇,不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2 分)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董仲舒主张“仁政”,有利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2 分)增添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思想等内容(3 分),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5、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2 分)(4)开创了统一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4 分)34(1)按人口分配土地(2 分)。 (2)推崇儒学,仿效建立汉族典章制度;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三长制;(5 分)迁都洛阳;通过令鲜卑人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5 分)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汉化(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3 分),实现了礼义富盛。实行均田制、租调制(2 分),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2 分),实现了人物殷阜。(3)措施全面的改革:先进的文明制度取代落后的文明制度(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适应历史发展潮流);成效显著而取信于民。(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