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7《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9111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6.7《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4.16.7《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4.16.7《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4.16.7《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4.16.7《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6.7《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6.7《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 南 春 唐 杜牧,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翻译:辽阔迷人的千里江南水乡,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镇,随处可见酒家迎风招展的旗子。南朝统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如今有很多楼台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般的细雨之中。,导入:古诗欣赏,第二十一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秦岭,淮,河,阅读地图,找一找: 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找出南北方的两条大河,观察地图、思考:北方的郡的数目远远多于南方,说明了什么问题?,北方人口稠密、经济繁荣 南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秦朝时设立的四十七郡图,(汉朝)江南

2、地广或火耕水耨(nu)。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这段文字说明汉朝时期南方经济是什么状况?,材料阅读,落后于北方南方经济,耕作方式北方:铁器、牛耕 南方:火耕、水耨 谋生手段北方:饲养、种植 南方:狩猎、采集,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北方,你会选择南迁吗?,结论: 秦汉时期, 流域人口多,经济中心在 。,黄河,北方,长安,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中国地域以淮河-秦岭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淮河,秦岭,一、人口南迁,结合P107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和课文内容,思考: 东汉末年至西晋后期北方民众大规模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南迁后的移民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和祖逖相

3、关的成语有哪些?,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动荡、南方安定,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形成南迁浪潮,1、对照地图说说南迁的线路。,西线进巴蜀地区、东线进江浙地区、中线进两湖和江西地区,闻鸡起舞 枕戈待旦 击楫中流,和祖逖相关的成语,看图说话,二、淝水之战,结合P109淝水之战示意图,思考: 你知道和这场战争有关的哪些成语故事? 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对南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什么历史作用?,秦军80万,晋军8万,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淝水之战,战争的结果:,东晋的胜利对南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东晋胜利 前秦失败

4、,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再一次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三、江南经济的发展,结合P110归纳江南经济的发展情况并思考原因。,改进耕作技术、开辟湖田、农作物品种增多幻灯片 22,兴修水利,饲养家禽家畜,纺织业技术进步(蜀锦),冶铸业发明灌钢法,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到达夷洲),城市繁荣(建康)、人口众多,江南经济的发展,湖田在湖泊地区开辟的水田,精美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的蜀锦,蜀锦中国四川出产的传统的染色丝织品,多用染色熟丝织成,色彩鲜艳,质地坚韧。,3、制瓷业,这些瓷器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出现了什么新情况?,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已经饲养家禽家畜了,

5、手工业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说明南方经济较秦汉时期有了很大进步。,青瓷,青瓷棒槌形水注(南朝),青瓷薰炉(西晋),青瓷莲花尊(南朝),建康(今南京),南方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发展,原因何在?,1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 2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农业的发展,开辟湖田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水利 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的 发展,纺织业:技术进步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你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中能得到哪些启示?,感悟历史,谈古论今,句容是我们的故乡,近年来句容的变化很大,作为一个句容人。你对句容未来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