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9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9011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9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9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9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9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9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9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9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整合提升课,专题九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链接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新变化 1政治上 (1)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了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 (2)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经济上 (1)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2)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 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

2、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发展思想从片面盲目发展到全面科学发展的转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 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外交上 (1)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事业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教

3、育全面发展。,链接二 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与联系,港澳地区,少数民族 聚居区,沿海特 定区域,“一国 两制”,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特殊的 经济政策,享有“高度 的自治权”,有“一定的 自治权”,实行特殊 的经济政 策和经济 管理方法,实行资本 主义制度,实行社会 主义制度,实行社会 主义制度,实现中国 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 题,实现少数 民族管理本 民族内部事 务的愿望,率先发展 起来,成为 对外开放 的窗口,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一定自治权,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针对训练 1(2016杭州高三质检)下面为1978

4、年、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解析:结合表格可知是有关经济成分的变化,A项是在21世纪初;B项不符合材料及史实,公有制经济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公有制经济成分在下降,非公有制 经 济在上 升,表明C项正确。,C,2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

5、点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念区分能力,依据 所学知识可 知A项只适合特别行政区,C项符合民族自治区;D项三者都不符合。在中国的领土上不管是哪种特殊地区,在主权问题上,都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因此选B。,B,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 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

6、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开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 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材料二 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 件 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

7、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 的面 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材料五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

8、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华民 族的复 兴打开闸门的? (2)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的重大举措,从政 治、经济和外交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两方面说明当今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奋斗过程,为了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你认为中国在政治、经

9、济上有待完 善的关键是什么? (5)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 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走和平崛起道路的今天,中国的发 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解析:本题以民族复兴为切入点考查中国不断崛 起的表现。第(1)问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复兴的影响,要 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来综合概括。第(2)问考查新中国成 立初期的经济、外交和政治的成果。第(3)问要依据材料从经 济和外交角度回答“融入世界”的方式。第(4)问结合所学从政 治、经济两方面回答。第(5)问考查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认识。第 一小问强调根本原因;第二小问即回答发展的有利因素,从外 部和自身来分析。,答案:(1)政

10、治上: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局面,进而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觉悟的提高;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促使后人继续探索与奋斗。,(2)政治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法治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根基(或答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经济上: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为 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

11、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一化三改);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走上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声誉奠定了外交基础。 (3)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上: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答参加 维和也可以);积 极参与地 区性国际组织活动(答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活动等也可)。,(4)政治上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济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根本原因: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天时、地利、人和”: 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格局多极 化,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1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 理论提出等。(答出四项即可),关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对比,改革开放后逐步走向世界,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中,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一超多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各国经济调整后,相继走出困境,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计算机,神舟系列飞船,科学与艺术现代化,科技文教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13、与发展,跨世纪的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典题训练 1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历史: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问题一: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和中外交往 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 “藩属之邦”的机构。,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 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 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

14、中也以“大清国”和 “大英国”“大法国”等对应。(据李斌著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从清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 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你如何评价这 种变化?,探究问题二:拓展新中国的国际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历经曲折,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上表中的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2)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

15、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政策和意义。,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的联系。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和“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可以归纳出变化;第二小问回答原因可结合外国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第三小问评价要站在外交的近代化上来认识。第(2)问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从背景、政策和意义来论述。 答案:(1)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认识到各国均为主权国家。(若回答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与各国平等交往亦可) 原因:对外战争的失败,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深入。 评价:肯定其进步意义,言之成理即可。,(2)A.背景:社会主义阵营

16、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建交结盟。意 义: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 政策。 B背景: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广大亚非国家的独立。 (任意一点即可)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若回答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亦可)意义:促进经济高速发 展。(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言之成理即可),2在人类历史经历的重大转变过程中,大致有五次发 展机 遇,但对中国和西方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后来在回顾党的历史的时候多次说 过:“一 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据了上风。”这 主要是指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从反右派斗争 扩大化到庐山会议“反右倾”再到八届十中全会以后阶级斗 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