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9011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整合提升课,专题六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链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 1政治领域 (1)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 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 了救 亡图存的维新变法,昙花一现,很 快夭折,但 起了思想 启蒙作 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3)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 速了辛亥 革命的爆发;辛亥

2、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政治更为 黑暗。,2经济领域 (1)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列强纷纷在华投资设厂,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 (2)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3)社会生活方面,西方新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传入,加上中国的政治运动的推动,引起了中

3、国社会在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1882年电话传入,1896年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报刊在启蒙民众方面作用重大。,3思想领域 (1)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各种社会思潮兴起和发展。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资产阶级 民主革 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4、,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促进了革命的进步和发展。,针对训练 1下图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解析:本题属于图片型选择题,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 后,故选C项。,2(2016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 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 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甲午战争是中国

5、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B,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属于逆向思维 选择题,解 题 时需要抓 住“解 读不正 确”。由 材 料 中的 “1895年中国”以及所学知识可知A是对材料的正确 解读; 材料介绍了在民族危机下,康有为、孙中山、张謇三个不同 代表的救国行为,但不能反映全体国人的要求,因此C、D 也是正确解读,只有B不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符合题意, 故选B。,3(2016贵州遵义模拟)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A,A. 中小企业数量呈

6、增多趋势 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 C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 D民族资本呈现增多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19031908年民族企业年均设立公司数是21家,每个公司平均资本40.5万元;辛亥革命后19131915年年均设立公司数是41家,每个公司平均资本19.6万元。从中可以看出企业数量增多,但平均资本额减少,说明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C,关联一 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时,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召唤了法国大革命,召唤了

7、五四运动,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定的唯心成分,前期没有同劳动人民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两者都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都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之无愧地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典题训练 1. (2016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高考模拟)右图是 青年杂志的封面,上面印着法语 “LA JEUNESSE”(青年)和“艰苦力行之 成功

8、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这 样的设计反映了创办者( ) 精通法国语言文化 宣扬励志实干 宣传西方文明 致力于思想启蒙 A B C D,D,解析: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这些思想的中心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因此正确;“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说明宣扬励志实干,因此正确;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因此选D。,2(2016山东日照模拟)1879年,挪威作家易卜生发表小说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在终于认清了丈夫的自私、虚伪的真实面目后,毅然觉醒,离开玩偶之家。近现代某一时期,在中国兴起了“娜拉热”,“出走的娜拉”深入人心。这一时期是( ) A戊戌

9、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双百”方针实施时期,C,解析:材料体现“女权意识”和“个体平等”的思想。戊戌变法倡导“兴民权”“君主立宪”等 民主思想,故 A 项 错 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故B项 错误;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关注个体命运,故C项正确;“双百”方针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研 究的繁荣,没有启蒙思想的含义,故D项错误。,关联二 中外近代化历程比较,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逐步加紧侵略的情况下开始的,(1)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

10、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2)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3)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4)18世纪后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精神制度器物),(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发生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器物制度精

11、神),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新思潮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分别领导,其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建立、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阻力主要是本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经济,所以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以实现民主政治;反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工业革命,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反对封建思想,提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的资产阶级新思想,阻力不仅有本国的封建势力,还有外国侵略势力,所以中国实现民主化、工业化的前提是首先要推翻外国的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典题

12、训练 3下表为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B,中国充分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中国近代化进程从沿海向内地扩展 交通通讯改变着中国近代城市生活 民族资本主导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A B C D 解析:材料中表格的内容显示上海与重庆对近代西方科技的吸收是不平衡的,也就说明中国对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吸收的不充分,所以中国充分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不正确。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非常不充分,与本国的封建经济和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力量十分微弱,所以民族资本主导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不正确,故答案选择B项。,4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和西学东渐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有关二者关系表述不正确的

13、是( ) A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二者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C中国的近代化在时间上早于西学东渐 D二者都包含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近代化的联系,注意选择不正确的选 项。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发生的,故C项错 误,符合题意。,C,主题一 列强侵华史与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热点综述 本专题有两条主线,一是列强的继续侵华,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另一条线索是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探索,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联系当前时事,中日关系错综复

14、杂,故中日甲午战争作为历史参考,意义重大。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帝制,谋求政治民主化,与当前提倡民主法制是相通的,所以此两点应为热点。,知识通关 一、近代前期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原因 1从主观上看 (1)清朝封建统治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2)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组织抵抗不力。尽管军民奋起抵抗,但无力扭转战局。,2从客观上看 (1)鸦片战争中的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头 号资本 主义 强国。 (2)法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与英国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末已成为

15、亚洲强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实力更加强大。 综上所述,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二、资本主义道路为何在中国行不通 源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所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时代局限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对点训练 1(2016福州调研)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 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 料

16、中“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强调的是民国 成立后中国社会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由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C,主题二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热点综述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资本主义并未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结合政治和思想史的有关知识,概括归纳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启示,高考重视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知识通关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启示 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 主义的侵略和对中国市场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条件。 2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