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137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1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7.1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7.1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7.1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7.1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7.1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1甲骨文和青铜器 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甲骨文与青铜器【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一、内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

2、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

3、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三、教学流程 入境生趣导入新课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直观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为上好本课建立良好的开端)2.请学生根据影视片段谈谈开幕式这段场景象征着什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3.提问:开幕

4、式上的青铜大鼎是件仿制品,它的原型是什么?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导入到新课的学习,进入司母戊鼎的教学环节) 青铜器 1.司母戊鼎被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但是最近去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人却发现司母戊鼎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国宝失窃了吗?(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2.多媒体出示新闻“司母戊鼎回乡,为殷墟申遗助力”。同时创设出情景:请你做小导游,为来到安阳殷墟的游客解说司母戊鼎。(学生自主学习司母戊鼎相关内容,为解说司母戊鼎做好准备。学生上台演讲时的表现可能尚显稚嫩,但教师应以鼓励为主)3.学生上台解说后,由其他学生向小导游提问题,并解答。(通过学生自主质疑和答疑,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

5、,并引出难点)4.关于司母戊鼎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充分想象和猜测之后,教师出示教具和图片,破解疑难点。(通过学生的猜测培养历史想象力,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图片解决本课的难点问题)5.通过“称一称”和“算一算”两个小活动加深学生对司母戊鼎的认识。(通过活动将枯燥的数字转换成感性的认识,充分体会到司母戊鼎的制作规模宏大,技艺精湛)6.回到刚才出示的新闻,设问:为什么殷墟申遗要把司母戊鼎请回来呢?(经过前面的学习,到这一步不少学生应该能够讲到司母戊鼎的价值了)7.通过“参观青铜器展”,让学生概括出商代青铜器的特点。8.假如你是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件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引导到金文,并引发思考

6、“文字出现的意义”,过渡到甲骨文的教学) 甲骨文 1.设问如果没有文字,人们怎样传递信息,让学生探究文字出现的意义。2.以谈话法解决: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出土的地点主要在哪里?甲骨文主要使用于哪个朝代?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甲骨文的出土和识读有什么意义? (这几个问题书上都有答案,理解难度不大。最后一个问题,引出甲骨文和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3.以“车”为例演示汉字演变的过程,并让学生临摹“车”由甲骨文演变到简体汉字的各种字体。4.“对号入座”小游戏,加深对汉字演变过程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互动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深对汉字演变过程的认识) 5.小结本课内容,进入练习环节。 练习 多

7、媒体展示四件国宝,每件文物对应一道题目。 1.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测甲骨文。 2. “知识巩固”,完成紧密结合课标的三道填空题。 3. “家乡历史知多少?”说一说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哪个最能代表家乡。 4. “课外延伸”,设计自己心目中的鼎为母校八十周年校庆献礼。 最后,学生填写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并通过学生的反馈,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师生双反思1、本课实际上是一次专门的文化史课,因此,需要发挥文化的长处。透过甲骨文的内涵和青铜器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文化是经济生活的间接反映,是综合国力的折射

8、,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形成这样的观念。8.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

9、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

10、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二)、晋楚争霸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3、为什么处于

11、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二、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

12、能指图说说看?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四、课堂练习附:板书设计一、春秋争霸: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2、

13、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二、战国七雄: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9.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

14、标: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的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使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勇于改革的人必定受人尊敬。教材分析: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制度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这一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其前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变法促进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以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奴隶主向地主的转变,奴隶向农民的转变课文只作了极简单的讲述,教学时要适当补充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学策略:1、从回忆“长平之战”开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秦为什么能迅速走向强大,以此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2、讲述“都江堰”栏目时制作教学软件显示其防洪灌溉的原理。3、使用图示的

15、方法在课件中逐层显示商鞅变法的内容与意义,使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与历史作用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导入:回忆“长平之战”的后果(生:赵国40万大军被坑杀,东方六国再无力阻止秦的进攻),简介秦的历史:秦在西周时仅是在王畿附近负责为周王室养马的一个小小的附庸,连称为诸侯的资格都没有。直到周平王迁都洛邑,秦襄公才因为东迁护驾有功而受封为诸侯,取得了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一块封地。但是因为偏处西方,与其它诸侯国的经济联系十分不便,在春秋中期以前,秦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思考:秦国为什么能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二、讲授新课: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与牛耕的推广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铁农具与牛耕于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到战国初年更是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对比青铜,铁器具有何种优点?(设问,讲出铁器的优点:硬度,生产条件,种类等,展示软件)。生产工具的转变:耒耜牛耕 生产进步的反映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