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037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6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6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6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6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教材分析列强入侵对于中国封建制度下长期高度发展,同时又不易变化的自给自足经济和王朝政治以猛烈的冲击,迫使中国社会逐步摆脱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模式,走出自然经济发展轨道,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本课讲述的洋务派开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由此引发近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以张謇弃官从商的经历为主做介绍,反映了民族危机时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同时涌现了像詹天佑这样的科学技术人才,他们投身于科技兴国,报效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列举洋务派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对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史的了解,帮助学生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家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内容特点,本课采用讨论式和讲故事的方法完成教学,开展研究性质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果。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准备一些图片资料,

3、以投影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张謇、詹天佑事迹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状元实业家”。难点评价洋务运动。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洋务运动的资料。分小组进行讨论。收集张謇、詹天佑的故事。教学过程(复习)出示中国地图,学生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学生回答略)。然后,教师对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小结: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不断对中国发动侵

4、略,直至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但另一方面,列强的入侵又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由此引入第二单元。要求学生阅读“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的导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后的“每课一得”:“你知道什么是近代工业吗?”在学生初步掌握“近代工业”这一概念的前提下讲述新课。一、从“自强”到“求富”(板书)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近代工业的含义,思考一下,中国近代工业出现在什么时候?生:世纪年代。师: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生: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师:同学们有什么理由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5、呢?生:洋务运动在实业方面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首开兴办近代工业风气;军事方面,创办了新式陆军和海军,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方面,创立了同文馆、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外国书报等,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外交方面,创立外交机构,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因此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师:这场洋务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生: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在与外国人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看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军事上落后于西方,认为中国与外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就是“船不坚,炮不利”,因此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师:洋务运动包含哪些内容?生:洋务运动的内

6、容有:创办军事工业;兴办一批民用工业;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州三支水师,并成立海军衙门;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师: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生:有五位。在中央是奕讠斤,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师:回答得很好!(投影:“江南制造局”图: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图)师:第幅图是洋务派兴办的军事企业;第幅图是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洋务运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生:洋务运动的总目的是用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力来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即将资本主义纳入封建专制的轨道,增强清政府的实力。洋务派首先以“自强”为目的,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

7、,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并且积极筹建新式陆海军,较成功的是北洋海军。其次以“求富”为目的,在此思想倡导下,创办民用工业、修铁路、开矿、发展河海交通和通讯事业等。如开平矿物局,汉阳铁厂,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成立,年在天津设立的电报局,年通车的唐胥铁路等。(学生投影“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简表”)师:同学们能否分析一下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吗?生:这些企业都是使用大机器生产,创办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润,产品销售于市场,从而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含有资本主义成分师: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与以前的手工作坊相比有什么不同?生:洋务派创办的工业是大机器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而以前的手工作坊是封建主义下

8、的手工业。师:经济方面的近代化对社会生活有影响吗?生:当然有。经济的近代化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近代化。河海航运的开通和电报局的设立,加速了经济的联系,促成贸易往来,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师:洋务派能实现他们的目标吗?生:不能。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是有限的,未能涉及政治体制,也就是说它是维护封建秩序的,因此洋务运动注定是要失败的。生: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过去我们认为洋务运动是卖国行径,你们认为对吗?生:不是这样的。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9、,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师:是的,我们必须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洋务运动作为近代化的开端,标志性的区别是机器生产。在当时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引用“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把它引到中国来。这是中西文化的特殊结合。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翻译、出版、科技、学堂、留学生为内容的近代文化事业都是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有益结果。这些终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二、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板书)(教师讲述)新式交通工具的兴起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

10、影响很大,这种变化以轮船、火车、电报最具代表性。学生用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以下问题:中国第一个航运业是:中国人拥有的第一条铁路是:天津电报总局设立的时间是:(学生活动略)(教师)同学们课前准备得很充分,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主动性强。以上内容是我们对本课第一、第二子目的学习,下面我们继续对第三、第四子目进行学习。三、状元实业家(板书)请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观看相关图片,了解张謇的主要事迹。学生讲故事:状元张謇弃官经商(学生活动略)(教师讲述)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直接在中国内地设厂开矿,进行经济掠夺。为了抗拒外国资本入侵,为了解决国家的危难和富国强民,以张謇为代表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

11、决心自己创办民用企业。张謇舍弃仕途,抱定实业救国的初衷,创办了大生纱厂,但其发展又受到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惨淡经营。强调在民族危机下,人们价值观的取向。张謇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教师)简要讲述张謇,指出他的局限性。四、詹天佑与京张铁路(板书)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有关詹天佑的历史史实,讲述小故事,介绍詹天佑刻苦钻研、不迷信权威、敢于创新、建造京张铁路的故事。观看相关图片,提高学习兴趣。(学生活动略)(教师讲述)(投影)补充材料:()对京张铁路的臆测;()詹天佑和京张铁路(附后)。关于詹天佑,强调他是杰出的工程师,主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程。京张铁路是中

12、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习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小结自洋务运动开展以来,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代工业的兴起,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客观上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后世青年所学习。课后练习配一配请将下列企业与创办企业的人物配一配。每一人物可选用一次或多次,也可一次都不用,但每个企业答案只有一个。A张之洞汉阳铁厂()江南制造总局()B李鸿章南通大生纱厂()湖北大冶铁厂()C张謇江西萍乡煤矿()翻译学馆()D詹天佑京张铁路()湖北织布官局()E曾国藩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教案点评这是立足于大班额的一篇教学设计。为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教师通过创设问题、讨论探究、讲故事再认再现历史等教学环节,营造出一种热烈而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较强。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