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4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2403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4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4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4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4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4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4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8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4 岳麓版必修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从汉至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君主专制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三、选官用官制度,材料一: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 柳宗元封建论,1、材料一中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的是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的原因,结果如何?,汉初:郡国并行制 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中期地方上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

2、局面,实行行省制度,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严密,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行政上: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 财政上: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西周 (奴隶社会),秦朝,元朝,权力地位世袭,有很大的独立性,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被后世沿用,影响深远,性质: 目的: 结果:,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长官都由中央任命,对中央负责,无独立性,二、君主专制的演变,重用亲信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3、,完善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 不断 削弱 皇权 不断 加强,归纳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多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互牵制,一种是利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德才学,门第,考试成绩,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1、(2010年海南高考)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巩固练习:,B,2、(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据南

4、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B,3、(南京市2010届高三三模)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 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4、(2011年江苏历

5、史)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D,5、(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6、(2010年高考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

6、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C,D,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于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B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C皇权受到更多牵制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C,7、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

7、以达之。”,D,谢谢!,中 央,河北、山东、山西,宣政院辖地,中书省直辖地,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 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 行省制度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行省长官权力巨大,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A B C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B,唐代三省六部制,六 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三 省,皇 帝,对当时: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

8、证了君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运作程序:,2、影响:,(决策),(审议),(执行),资治通鉴192卷中,记载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 三省六部制在当时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这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分权”本质相同吗?,1、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监督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分权的本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三权分立的本质:防止专制,维护民主制度,材料三:诸侯王

9、,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景帝、武帝不同时期诸侯王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汉初,景帝,武帝,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诸侯王失去对其封国的统治权,诸侯王国的行政机构进一步缩小,,官职设置模仿中央政府,诸侯王失去官吏的任免权,诸侯国行政机构的规模也大幅缩小,诸侯王国与郡已经没有多大差别,材料一 随着门阀世族的

10、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科举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进步性。,科举制创立的背景:世家大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的废除,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进士科最重要,最受重视,进士科很难考,(2)进步性,(1)信息,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

11、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 (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钱穆国史大纲 2、科举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结合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在追求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带来哪些影响?,选官,备考的经济成本低(公平参考) 根据考试成绩录取(公平录取),有利于形成“重学”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材料1:朱熹在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请你想一想: (1)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