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88870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目标,分类点拨,学习目标,1.梳理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了解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特点。 2.熟练掌握文言虚词试题的解题方法。,分类点拨,“常见文言虚词”,即以考试说明中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为重点,它们都是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对于虚词的考查,除了单独设题外,翻译句子也有所涉及。,方法突破,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六种技巧 1.语境推断法 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用“焉”作

2、例子来说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文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那里兴起”。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的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作者所写的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而“圣心备焉”(荀子劝学)中的“焉”用在陈述句中,是语气助词。,2.语法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

3、的成分来推断。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中“其”不作句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再如“相如因持璧却立”,从语法结构上分析,主语是“相如”,“持璧却立”作谓语,由此可见,句中“因”应该是连词,作“于是、就”解。 3.标志识别法 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若能记住教材中学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有助于快速答题。如表被动的“见”“于” “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唯利是图”)等。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或东西)”;“其之谓也(乎)”也是

4、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4.词语替代法 答题时先判断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过于荆,至江上”和“苛政猛于虎”,后一句源自课本,我们比较熟悉,“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比更”的意思,用“比”代替句中的“于”,句子通顺,语义不变;但将“比”代替前一句的“于”,显然讲不通,前句中的“于”是“从”的意思。如果是选相同的项,该项即可排除。 5.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词,表陈

5、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表揣测语气)。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期望、祈使语气),如“尔其(语气副词,可要,当)无忘乃父之志”。,6.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 “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