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391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高考22题逐题特训(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22题逐题特训(七)高考第1013题文言文阅读(一)一、(2016湖北省黄冈市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迁中书舍人。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太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

2、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曰:“圣意何在?”松年曰:“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3、年六十。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注: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生”即上舍生,太学生中高班的学生。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月,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

4、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可凭语感感知语句结构,抓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来断句,对于干扰项,难以确定的,要结合语境进行语法分析。本句断句的难点有:则已(罢了)、白之(告诉朝廷)、奉入(俸禄)、供费(供养的费用)等,抓住这些关键点,再揣摩句意就容易断开了。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

5、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除”是指任命官职。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B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

6、,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自然流转,生死在所难免。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都要赐予他大量财物,但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错。原文的意思是,按旧例,官吏升迁,朝廷都要赏赐财物,因为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他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10分)(1)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5分)译文:_(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5分)译文:_答案(1)(胡松年)幼年丧父家贫,母亲靠出售所织布匹,资助供养让他上学。(他)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鬻”“资给”“邃”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2)(胡松年)尚未入境,贪官污吏辞去官职,收敛行迹,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公布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解印”“揭”“便”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胡松年,字茂老,是海州怀仁人。(胡松年)幼年丧父家贫,母亲靠出售所织布匹,资助供养让他上学。(他)读书过目不忘

8、,尤其精通易经。政和二年(1112年),以上舍生任官,担任潍州教授。政和八年,赐对便殿,徽宗因他相貌雄伟,改任他为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任殿试参详官,评定沈晦第一,徽宗非常高兴地说:“我很早就听说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升迁(胡松年)为中书舍人。当时正从事收复燕云地区,胡松年多次上奏说边衅一开,即有许多不能言说的事情(发生)。(他的建议)违逆当政者意思,(被罢)提举太平观。建炎年间,(胡松年)秘密上奏论述中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召到朝廷,出任平江府知府。(胡松年)尚未入境,贪官污吏辞去官职,收敛行迹,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公布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朝廷任命他为给事中。恰逢朝廷选拔将帅

9、,胡松年上奏说:“富贵的人容易行善,贫贱的人难以成功,关键在于上面的人怎样认识提拔。希望陛下亲自去慰问部队,就在军队中搜罗挑选,必然会有可以使用的人才。”又上奏:“恢复中原,必须从山东开始,(要使)山东归附,必须从登州、莱州、密州开始,不只是因为三郡民俗忠义,还因为有通州、泰州飞船往来的便利。”(胡松年)被任命为兼侍讲。王伦出使金朝回来,说金朝想再派重臣前来计议讲和事宜,以胡松年任工部尚书作为韩肖胄的副手,充任大金奉表通问使。当时使命久不通,人们都猜疑畏惧,胡松年毅然前往。到达汴京,刘豫命令他们以臣子之礼相见,韩肖胄没有回答,胡松年说:“圣主万寿无疆。”刘豫问:“圣主意图何在?”胡松年回答:“

10、圣主的意图,一定会恢复故疆。”出使回来,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不久因病提举洞霄宫,居住在阳羡,虽然闲居但不忘国事,多次上书论说和籴科敛、防秋利害,皇上都嘉奖采纳。绍兴十六年(1146年),病重,招呼儿子说:“自然流转,生老病死在所难免。”于是躺在床上,鼾声如雷,一会儿后去世了,人们都说他没有死。时年六十岁。胡松年平生不喜欢积敛财产,每次任官按例要赐予金帛,胡松年因军事耗费巨大,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有人劝他告诉朝廷,他说:“不请则已,告诉朝廷就成了沽名钓誉。”喜欢宾客,俸禄不足以供费,有人请他为子孙着想节省用度。胡松年说:“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赡养老臣的。”二、(

11、2016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

12、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建州都督王杲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

13、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注: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赔累:赔钱亏累。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愉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

14、杀毋事姑息以蓄祸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先通读语句,了解大意。“惩其违抗”及“实伸国威”是两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馈遗”及“违抗”后面停顿,排除A项;比较其余三项,“苟缘此罢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排除B项;“俘掠”是“送还”的宾语,故应在“俘掠”后面停顿,排除C项。答案D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一石”,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

15、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