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及质量控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507291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及质量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及质量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及质量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及质量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及质量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及质量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及质量控制.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及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首先住宅建筑防水设计从防水概念和防水构造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探讨,然后就防水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供大家借鉴参考。 防水概念设计(l)防排结合防是指选取致密的材料堵塞防水主体的孔隙,阻止水的渗漏。通常采取的是防水主体自身密实和附加防水层的方法。排是指以最少的时间和最短的流程来排除水的影响,也是防水设防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防水和排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考虑防水的同时应考虑排水,应先让水能够顺利、迅速地排出,避免产生积水,以减轻防水层的压力。如在屋面工程中,平屋面的坡度、天沟和檐沟的集水面积,水落口数量、管径大小的

2、设计,应尽可能使水以较快的速度排除。(2)多道设防与单道设防多道设防,一方面是指采用不同性能的防水材料复合成整体,发挥各自的特点,共同达到防水效果。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材料复合使用时,可利用一种材料的优良性能来弥补另一种材料的缺点,以提高整体防水性能,这是一种经济、合理、可靠的做法。如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就常采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组合的多道设防做法。另一方面也指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材料防水是指在结构外设置防水层或在裂缝处采用防水材料堵漏;构造防水是指利用防水结构采用一些构造技术措施切断或阻止水的渗漏。单道设防是将隔汽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等连续作业,将合成高分子卷材固定在基层上,并将搭接部

3、位采用焊接或热熔法进行粘结,并将卷材盖住钉帽达到连续封闭的一种防水技术。(3)放抗结合,减少开裂国内外的研究及分析资料表明,导致防水功能失效的主要因素是防水工程在外荷载作用下引起变形,当受到约束时,就会引起结构和防水层的开裂。所以,放抗结合,减少约束、适应变形能力非常重要。“放”是指缓减和减少约束,尽量留设伸缩变形的余地,以释放大部分变形。如可在结构主体设置变形缝,或在应力集中部位设置隔离层、缓冲层、滑动层,使防水层不受基层变形影响。“抗”是指抵抗外荷载和变形的能力。主要用于增强防水层细部节点和接缝密封的整体不透水性、抗变形性和耐久性。对于复杂结构的防水工程,还可以利用变形的时差效应,先“放”

4、后“抗”。 如地下室留设后浇带,先完成主要结构(自防水)的施工,待其变形稳定后再进行全封闭的柔性防水施工,从而保证防水工程的可靠性。(4)保证可靠,全面设防防水设防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年限内不发生渗漏,这是防水工程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也是防水设防的根本。为达到该目的,防水设防首先要进行可靠性设计。因此必须考虑设计方案的适用性、防水材料的耐久性、合理性以及细部处理,另外,还应考虑防水工程的操作工艺、技术可行性、成品保护和管理维修制度等因素。要保证均衡设防,对于局部易损坏的部位应增强设防。(5)因地制宜,单个设计由于设防主体的性质、重要程度、结构特点、使用功能、耐用年限各不相同,尤其是使用

5、环境不同,所以防水设计应单个独立设计,即使是同一防水工程,根据不同的设防部位,不同的设防要求,细部构造和做法也要进行单独设计。避免采用的防水材料和构造处理千篇一律,无根据的照抄和无原则的简化都无法保证防水工程质量。(6)合理选材,材质匹配新型防水材料的不断涌现,为防水质量与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如何合理地配置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必要时还应进行试验和检测。应根据不同的工程部位、防水主体的功能要求、工程实地环境、工程标准进行合理选材。(7)利于施工,维修方便防水工程设计最终是要通过施工实现,施工操作是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重点,除了要提高专业防水施工队伍的素质与技术水平外,还要在设计时考虑施工

6、及维护的因素。防水方案方便施工利于保证质量,其可靠性就容易得到保证。(8)注意节能和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注意节能,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课题。防水工程也应更新观念,由防止渗漏的单一目标逐渐向多种功能转化。即力求实现防水的同时,对保温隔热、节能和美化环境等方面作出贡献。为满足环保要求,防水设计已经禁止使用焦油类防水材料,为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热岛效应,大力推广种植屋面。防水设计必须与时俱进,用新理念、新思维、新视角、科学多样的手段,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9)全寿命投资防水设计不能单纯强调提高标准,也不能单纯强调降低成本,而是要强调两者的平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价比。不仅要考虑一次性投资,更应考

7、虑所有日常维护、大修、翻修时的成本,不仅要考虑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防水构造设计(l)防水构造设计的方法针对国内当前防水工程中存在的设计深度不足的现象,许多业内人士提出二次防水设计的概念,即设计单位进行防水初步设计,确定防水等级和技术原则及相关要求,然后由专业防水公司进行二次防水设计,确定防水材料与施工工艺,并绘制节点构造详图。推行二次防水设计,不但可以使细化后的设计图更加科学、规范,还可以使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更加接近,并可避免由于考虑不周引起的构造层次间的矛盾。这样既可满足防水功能,有可以使用户获得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由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联手进行防水设计,不仅维护了

8、设计权威性,同时也符合建筑师总负责制的国际惯例。(2)影响构造设计的因素影响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功能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防水材料的影响;施工技术的影响;综合性价比影响。(3)构造节点设计构造节点也称节点构造或防水细部构造。它是指构造形状复杂部位防水处理、多种材料交接部位、容易开裂变形部位、结构应力集中部位,这些部位较容易发生渗漏。对于这些部位的构造节点设计应采取局部增强、预留分格缝密封、刚性保护等措施。设计质量控制概念设计控制是以保证设计的结果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为目的,对设计的整个技术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决策和修正的管理行为。CIMS环境下产品质量系统工程中指出质

9、量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使产品的质量特征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还指出产品规划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的需求分析以及功能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性能指标的制定、保证和控制。防水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防水设计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设计质量控制的对象是整个设计过程,应确保设计方案满足生产及生活的需求。设计质量控制对象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二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其中产品质量是核心,工作质量是设计质量的保障。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是要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质量达到最终提高设计质量的综合目标。其中在产品质量这个方面中,除了要考虑客户方面的“适用性”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实施的

10、可行性,如产品工艺,标准化水平,生产效率等因素。设计质量控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l)设计人员。为设计人员分配设计任务,督促设计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促进设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2)设计过程。设计流程的控制和设计过程的管理,要控制好设计过程以保证产品质量。(3)设计信息。设计信息是指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件信息,如设计任务书、合同文本、技术协议、质量计划、评审记录等。(4)设计方法。选择满足企业需求的有效设计方法。防水设计质量控制内容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应对建筑防水设计全过程的关键因素及设计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设计方案满足生产及生活要求。防水工程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1、:(l)明确设计依据建筑防水工程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建设方针、行业技术标准。设计前应进行市场研究,确定产品质量要求,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采用适当的设计标准,细部构造处理得当,满足设计深度要求。(2)健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使设计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设计规章制度,并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规范设计人员行为,强调设计人员的原则性。对防水工程设计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问题。(3)注重设计决策注重设计决策,选择合理的设计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选择先进的设计工具和质量设计技术。防水工程设计质量是整个防

12、水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关系到工程的最终效益。(4)严格设计过程严格遵循设计工作的一般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设计阶段的任务和职责。在设计过程中,辅以进行设计分析,注重设计评审,通过早期报警克服设计缺陷。(5)优化建筑防水设计方案建筑防水设计方案对于防水工程十分重要,通过防水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突破陈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的设计管理方法。(6)注重设计质量持续改进注重设计质量的持续改进,将质量问题予以一记录并做统计分析,促进设计的改进。持续改进是整个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提高设计质量,改进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更高的需求。只有注重设计质量的持续改进,才一能不断进步,更好地满足质量要求。工程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住宅建筑防水工程不仅只是保证人们正常舒适的生活环境,也是保证正常生产环境的需要。因此,在住宅工程建设中不仅要做好防水设计,也要做好防水设计质量控制。【1】 张道真.防水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XX【2】 沈春林.建筑防水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