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06338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演讲的特点,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风格。培养朗读能力,根据语言的描述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课前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演讲的知识,查阅历史课本中的关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预先了解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其中的一幅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很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理解课文极有帮助。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借助现代教

2、育技术营造朗读教学的气氛,抓住“赞美”这一全文的感情基调,在反复地朗读中体验演讲的风格、语言的风采和澎湃的激情。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给予充分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体现互动的教学原则。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章富于人文特色,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通过对雨果对伏尔泰的崇高赞美的理解、认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 朗诵课文,走进演讲,激发学习的欲望。师: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即1878年5月30

3、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的百年冥诞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板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师率先示范,给学生提供了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平台,便于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整体印象。)师:老师刚才像不像在作演讲?生:(齐声地)像!(有几个学生在摇头)。师:意见看似一致,仍有不同意见。(指一个摇头的同学)说说为什么不像作演讲。生:是在朗读课文,虽然比平时感情充沛一些,但没有演讲的场景和氛围,一般演讲者有动作配合。师:以课文开头的两句示范一下,好不好?生:(有些腼腆地)“一百年前的今天”,(右手抬到胸前),“一颗巨星陨落了。”

4、(右手向下按),“但他是永生的。”(仰头,右手挥向右前方)。(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师:看来演讲还是得有“演”才能算数了。生:不一定,我在电视上看到江泽民在布什图书馆发表演讲,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并没有什么“演”的表现,报纸、电视还不是都说他们在演讲?师:看来都是言之有据。我们要求收集了演讲的资料的,有谁能说说演讲的特点?(点评:让学生明白演讲与朗读有别,激发学生了解演讲一般知识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伏笔。)生:(查看摘抄本)。我摘抄到邵守义关于演讲的介绍,他认为演讲如果只有“讲”没有“演”,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动人的主体形象和表演活动;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

5、,只作用于听众的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他认为演讲的特征是“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成不了演讲。演讲的传达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老师板书“演讲者”“听众”“媒介”“时间、环境”和“有声语言”“态势语言”“主体形象”等关键词)师:“有声语言”好理解,“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指什么?生:态势语言指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主体形象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点评:给学生提供展示预习阶段准备的内容机会,同时也进行了检查。收集资料学习的方式有了反馈,

6、才有了保持这种良好习惯的可能。)师:演讲的学问真不少呢,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这里有一小段演讲影片,是康熙王朝中康熙在正大光明殿教训大臣们的情景。我们零距离感受一下?生:(热烈欢呼)。(学生看影片,结束后还想再看一遍)。师:谁能概括一下康熙演讲的特点?生:声情并茂,加上皇帝的权威,看得人心惊胆颤。生:态势语言相当丰富,有手势、走动、落座,表情有愤怒、无奈、失望等。(点评:零距离感受演讲,便于学生将表层习得变为深层吸收,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也为下面理解课文等环节的教学蓄势。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展示,首先得有知识的储备与吸收,可见教师着眼于学生整体提高的思想。)二、 感受课文的激情,了解伏尔泰的

7、伟大贡献。师:观察得很仔细。动人的演讲离不开一个“情”字,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把握雨果情感的浪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确认文章的感情基调,找一个恰当的词进行概括。(板书:感情基调)(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老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询问)。师:现在交流一下看法。生:课文中用了大量的褒义词来表现伏尔泰,如“一颗巨星”“伟大人物”“永恒的光荣”“睿智”“肃然起敬”等,我觉得感情基调可用“赞美”表达。师:可不可以用“赞赏”?(学生讨论)。生:不行。“赞赏”有“欣赏”的意思,一般欣赏者比被欣赏者显得有优势,从文中看雨果对伏尔泰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还是赞美好。(点评:通过词语辨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8、,事半功倍。)师:思考问题细致入微,值得肯定。(板书:赞美)。从此认识出发,我们想象一下雨果当时的“态势语言”可能是怎样的?生:很庄严,表情是敬仰的。师:你觉得在哪部分的演讲中会是这种神情?生:第一段,第十四段的前半部。(点评:在理解作者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着眼于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在表层习得、深层吸收的前提下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和提高。)师:试着读这两段,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生:(朗读。节奏较快,面部绷得很紧,声音显得低沉了些。第一段读完后老师进行了指导,读第十四段时较好)师:雨果的表情就这么一直“庄严”到演讲结束吗?生:还有“厌恶”和“愤怒”的表情。(老师示意举例)。如第六段中的“这

9、批无恶不作的法官阴险兼而有之的神职人员。”生:还有“骄傲”的表情。如第十三段。师:没有动作吗?这可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啊,有可能比康熙更激动呢。生:康熙是在教训大臣们,他当时又气又恨又悲哀,动作很多;但雨果的感情主导是赞美,又是纪念人的场合,气氛比较隆重,他不可能走来走去,动作可能以手势为主。生:我赞成。也许还会有左右转身的动作,因为听讲的人很多。师:你认为在哪里最有可能手势比较强烈些?生:(翻书寻找)第四、五段,还有第十四段里的“够了!够了!暴君们。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师:你试试。生:(读四、五段,读得激昂、慷慨,动作夸张,使声音有些变调。学生大笑。)(点评:用学生的已知来调动他们

10、对未知的思考,往往有奇效。可见教师着眼于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师:看来“声音”和“动作”协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家注意了没有,这里人称上有个改变,是不是弄错了?生:变成第二人称了。用“你”显得距离近,仿佛就对着伏尔泰在赞美了,情感更激动。师:你们是说这种改变是表达感情的需要了。我们将“你”换成“他”比较着读,体会一下。生:(试读体会后认可了以上看法,老师要求全体同学放声朗诵这两段,读后学生意犹未尽,自我感觉满意)。(点评:抓住情感变化的关键点,凸现对教材的把握。并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可见学生、教材、教师的一体化。)师:嗯,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雨果现场中的感情世界了。找找看,那些语句表达了对伏尔泰

11、伟大成就的赞美。生:“一百年前的今天,培育良知,教化人类。”师:开篇即赞美,伏尔泰是人类文明的导师。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师: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学生陷入沉默中)。看来这是个问题,不过我们已经认识到它是对伏尔泰贡献的赞美了,已经够了。我们将它存疑。请继续说。生:“他战胜了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的君主、中世纪的法官、罗马天主教式的神甫。”师:有这方面的例子吗?生:注释中列举了他为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师:这四个人都是平民。你们阅读了历史书中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的内容吗?(大部分学生表示已读)。记得那幅漫画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吗?在

12、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凌辱。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师:(指名读这四个例子)。西尔旺杀女,蒙巴伊弑父,卡拉斯杀子难道法院不该处死他们?拉巴尔的案子最终怎么样了?感兴趣的同学课外查阅资料去求证。请继续。(点评:再次强调,课内得法,课外丰富,暗示收集资料学习的重要。)生:“微笑,就是伏尔泰。”师:读懂了意思吗?(学生表示否定)。我们再存疑。请继续。生:“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师:请齐读这句所在的段落,说说这个新纪元有什么特征。生:(读)。理性,文明,自由,光明,法治等。师:评价何等崇高。在雨果的赞美声中,人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13、?现场气氛如何?生:现场气氛很热烈,从段后括号中的说明就可见当时是群情激动。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赞美的对象是伏尔泰,但为什么听众高呼“维克多雨果万岁”,而不是“伏尔泰万岁”?(问题一出,如石破天惊,教室里一时议论纷纷。)师:你很敏锐。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交给同学们来解决好不好?(提问的同学点头表示许可)。生:演讲者是雨果,雨果是当时的文坛巨星,表达了人们对雨果的热爱崇拜之情。师:噢,听众都是追星族。(学生笑)。生:我觉得是被雨果精彩的演讲折服了,说明人们对雨果很崇拜。生:表达对雨果对伏尔泰的赞美的认可和接受。生:演讲中还提到了卢梭等哲学家的名字,他们与伏尔泰一样都是人类的思想先驱

14、,雨果对他们一样表达了赞美之情,如果不喊“维克多雨果万岁”,也应喊“先驱们万岁”。师:(看着提问的学生)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学生表示同意)。(点评:难点突破,贵在用疑。因势利导,一气呵成,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好。) 三 讨论归纳:(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1)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追问

15、:有这方面的例子吗?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2)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的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四、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这篇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讨论明确:(1) 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崇高的礼赞 (2-9) 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