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43193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1已知是等比数列,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在等差数列中, 为其前项和,若,则的值为( )A 4 B 8 C 12 D 16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命题“”的否定是:“”B 命题“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C 若命题“或”为真, “且”为假,则“或”为假命题D“任意实数大于0”不是命题4观察下列各式: ,照此规律,则的值为( )A 1

2、23 B 132 C 76 D 285已知双曲线的虚轴长为8,右顶点到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A B C D6在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若,则是(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7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数列的前10项和为( )A B C D 8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若,则()A B C D 9如图,四面体ABCD中,AB,BC,BD两两垂直,BC=BD=2,点E是CD的中点,异面直线AD与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则直线BE与平面A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B C D10已知函数的图像为曲线C,若曲线C存在与直

3、线垂直的切线,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11设是定义在上的函数,其导函数为,若, ,则不等式(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的解集为( )A B C D 12以椭圆 上的顶点为焦点,焦点为顶点的双曲线,其左右焦点分别是,已知点坐标为,双曲线上点 ,满足,则的值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写在正确的位置)13过抛物线的焦点作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两点,过其中一交点向准线作垂线,垂足为,若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则=_14已知函数,则_.15如图,三棱锥中, 两两垂直, ,设点是内一点,现定义,其中分别是三棱锥, , 的体积,若,则的最小值为_16已知数列

4、满足:,数列的前项和为,则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设实数、满足约束条件(1)求的最小值;(2)求的取值范围。18(12分)设中的内角A,B,C的对应边分别为,已知求的边长,求的值19(12分)设数列的首项,前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其中.(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满足:,其中,求数列的前项和及数列的最大项.20(12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DC=CB=1,ABC=60,四边形ACFE为矩形,平面ACFE平面ABCD,CF=1.(1)求证:BC平面ACFE;(2)点M在线段EF上运动,设平面MAB

5、与平面FCB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试求cos的取值范围.21(12分)如图,设是椭圆的左焦点,点是轴上的一点,点为椭圆的左、右顶点,已知,且,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点作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试判定直线的斜率之和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22(12分)已知函数.(1) 若函数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求的值;(2) 若,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3) 对任意的,都有,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20182019(上)期末考试高二数学理科试题1C 是等比数列, , “”是“”的充要条件 选2B 由,得,则,选B.3A 对于A,根据全称命题“x0,lnxx-1”的否定是特称命题:“x00,lnx0x

6、0-1”,判断A正确;对于B,命题“若x2=1,则x=1”的否命题为 “若x21,则x1”,B错误;对于C,命题pq为真,pq为假时,p、q一真一假,则p、q一真一假,(p)(q)为真命题,C错误;对于D,“任意实数大于0”是命题,且为假命题,D错误选A4A 通过观察发现,从第三项起,等式右边的常数分别为其前两项等式右边的常数之和,因此选A.5.A 解:由虚轴长为可得, 右顶点到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距离为,解得, 则双曲线的方程为,故选A.6D 解:,由正弦定理得:a=2RsinA,b=2RsinB,c=2RsinC代入,得 ,进而可得tanA=tanB=tanC,A=B=C,则ABC是等边三角

7、形.选D7C 当时; 当时;所以,因此数列为等比数列,前项和为,选C.8B 解acosC=c(2-cosA),acosC+ccosA=2c,由正弦定理可得:sinAcosC+sinCcosA=2sinC,sinB=sin(A+C)=2sinC,b=2c,由a=b,可得a=b=2c,选B9.C 由题意得AB,BC,BD两两垂直,以B为原点,BC,BD,BA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a,则A(0,0,a),E(1,1,0),B(0,0,0),D(0,2,0),于是=(0,2,-a),=(1,1,0),因为异面直线AD与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所以|cos|,于是,解得故=(2,0,

8、-4),=(0,2,-4),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则所以令,得设直线BE与平面ACD所成角为,则,即直线BE与平面A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选C10.A 由题意,函数的导数,若曲线C存在与直线垂直的切线,则切线的斜率为,满足,即有解,因为有解,又因为,即,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A11D 构造函数,则,即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取,则,故不等式可化为,则由函数的单调递增可得,故不等式的解集为,选D。12C 椭圆方程为, 其顶点坐标为(3,0)、(-3,0),焦点坐标为(2,0)、(-2,0),双曲线方程为,设点P(x,y),记F1(-3,0),F2(3,0),所以上的投影与在上的投影相等,所以点

9、M到与的距离相等,即点M落在的角平分线上,又点M在双曲线右顶点的正上方,所以点M为的内心,且由纵坐标等于1可知内接圆的半径为1,所以 . 选C.13.2. 解: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即,即。140 由题意得, ,令,则,解得,.15 由定义得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即最小值为16. 解:, , ,17(1)8;(2)(1)可行域如图所示。 的几何意义是原点到可行域内点距离的平方,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由图可知,原点到可行域内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即是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所以的最小值是8 ,(2)的几何意义是点(-1,-1)到可行域内点连线的斜率加1联立解得,联立解得 ,如图,过A点时有最大值, ,如图

10、,过B点时有最小值, ,所以所求取值范围是。18(I);(II).在中,已知:,利用余弦定理得:,解得:,即:由于:,则:,利用正弦定理得:,解得:,利用同角三角函数:,解得:,由于:,故:,负值舍去所以:19(1);(2),的的最大项是。 (1)由、成等差数列知,当时,所以,当时,由得,综上对任何,都有,又,所以,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2) ,当时,即;当时,也有,但;当时,即.所以数列的的最大项是。20(1)见解析(2) , (1)在梯形ABCD中,ABCD,AD=DC=CB=1,ABC=60,AB=2,AC2=AB2+BC2-2ABBCcos 60=3,AB2

11、=AC2+BC2,BCAC.又平面ACFE平面ABCD,平面ACFE平面ABCD=AC,BC平面ABCD,BC平面ACFE.(2)由(1)知,可分别以CA,CB,CF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FM=(0),则C(0,0,0),A(,0,0),B(0,1,0),M(,0,1),=(-,1,0),=(,-1,1).设n1=(x,y,z)为平面MAB的法向量,由,得,取x=1,则n1=(1,-)为平面MAB的一个法向量,易知n2=(1,0,0)是平面FCB的一个法向量, cos=.0, 当=0时,cos有最小值, 当=时,cos有最大值,cos,. 21(1) (2)见解析 (1)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即 所以,所以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显然; 当直线的斜率不为0时,可设AB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得或设 则而 综上可知22(1) ;(2) 见解析(3) .解:(1) ,函数点处的切线斜率为,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则,计算得出;(2) ,令得(舍)或, 当时, 在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当时, 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即有当时, ;当时, .(3)对任意的,都有,即为在递增因为, , 在恒成立,即有在恒成立,即有令,对称轴, ,则判别式,即,计算得出则有的取值范围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