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715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1)国际: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 工业革命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国内:清朝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面对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威胁,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 3.经过 (1)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 (2)扩大:1841年初,英国强占 香港岛 ,并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3)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屈辱求和。,4.结果 中国战败,18

2、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 五口通商章程 和 虎门条约 (亦称“南京条约的附件”);1844年美、法分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 望厦条约 和 黄埔条约 。,注意: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5.影响 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家;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

3、次鸦片战争爆发。 (2)随后,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 (3)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4)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 清政府先后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具体内容见下表。,4.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三、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 明治维新 后,日本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2)19世纪晚期,西方列强向 帝国主

4、义 过渡,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默许和纵容日本侵略。 (3)清政府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 (4)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派军入侵朝鲜(导火线)。 2.经过 (1)战争爆发: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在此战中,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威海卫之战:日军进攻辽东、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威海卫等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 1895年4月,清政府与

5、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 。,四、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中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 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1900年春夏间,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 扶清灭洋 ”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 (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同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3.结果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美

6、、俄、日、法、德、意、奥、西、比、荷11国签订辛丑条约。,4.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角度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一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摘编自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材料一反映出鸦片战争与中国禁烟运动的关系如何?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殖民者要求英国政府借

7、口中国禁烟运动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本质上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材料二从近代化的角度,肯定了鸦片战争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角度2:第二次鸦片战争 材料 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摘自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1854年2月13日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侵略者的欲望是什么,并指出其说明的问题。 【答案】 欲望: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希望通过“修

8、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由此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角度3: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材料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对立物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摘编自毛泽东对近代资本主义侵略的论述 【问题】 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是如何看待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 【答案】 材料表明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双重作用。其残暴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客观

9、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1)从背景看,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发展资本主义,列强竭力扩大海外市场。(2)从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3)从性质看,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4)从结果看,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侵略权益。 2.扩大 (1)从目的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从战争过程看,侵略者的数量由英国变为英法两国,侵略时间由两年延长为四年,侵略范围由中国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侵入北京。 (3)从影响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0、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经济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清朝统治者开始投靠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二、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转型折射出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2.从政治上看,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列强侵华促使晚清政局产生变化,开始出现洋务派,也促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3.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以打开和扩大中

11、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农民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4.从思想上看,鸦片战争使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地主阶级内部出现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步形成“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 5.从社会生活上看,近代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在通商口岸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

12、典例1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清代外交。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在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地设立领事馆,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专门机构,清政府此举表明,清政府的外交走向近代化,C项正确。 【参考答案】 C,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1.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

13、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A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中国国门被打开,广州失去了作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优势,因此导致“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故A项正确。B项中“鸦片战争时期”与材料中“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不符,故B项错误;C项描述错误;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不可能“加强限制”,故D项错误。,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

14、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D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费正清认为,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角度看,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这并不是全部,还应从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15、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工业化与近代化,在此背景下,鸦片战争应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故选D项。A项断章取义;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表述不当。,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角度1: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与性质的不同看法 材料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日清战争的结果是

16、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 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答案】 修改建议一:关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应将“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中的“支持”改为“默许”。理由:日本在亚洲的侵略一方面损害了部分列强在华的利益,但更多的是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愿望一致,故而列强持默许态度。 修改建议二:关于战争的结果,应把列强瓜分中国的“进入中国”改为“入侵中国”。理由:可以明确战争的性质。,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角度2: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材料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