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621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2018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主题十三 科技、教育、文化与 社会生活,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64年10月,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3年,1986年提出“863计划”,1990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顺利升空,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首次举办亚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阶段特征 我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走向成熟阶段。在科技上“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解决了人们对粮食的大量需求;文化教育方面,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体育方面,我国群众性

2、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考点梳理,考点1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和“863计划”15年23题(2)(3) 1. “两弹一星” 含义:“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1)概况: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人物:邓稼先;(3)意义: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 我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帝国主 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是“863计划”提出30周年),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导弹:概况:196年6月,我国设计 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飞行 试验获得成功;196

3、6年10月,装有 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 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1)概况:1970年, 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2)意义:我国成为继苏 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 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的国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东方红1号”卫星,“东风五号”战略导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探月计划:(1)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2003年10月,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顺利返回地面,使我国

4、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4)2013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5)2013年6月1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东风五号”战略导弹(6)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降落相机传回图像。,“两弹一星”精神:,2.籼型杂交水稻 时间:1973年。 人物:袁隆平。 概况: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 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了 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这项新技术在国 际上居于领先地位,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

5、“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 水稻之父”。2000年袁隆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意义:这种高产水稻,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而且 惠及世界,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3.“863计划” 13年11题 背景:(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了一场前所未 有的新技术革命;(2)世界各国把抢占科技前沿目标、 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3)面对世 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不甘落后,从现在抓起,用 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经过:1986年3月,王

6、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 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建议: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 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 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邓小平非常重视,立 刻做了批示。,名称由来:因为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指示都是在 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个计划被称为“863计划”,后 经100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 划纲要。研究领域: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 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 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 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意义: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突

7、破并掌握 了一批关键技术,加速了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缩小了 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他 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撑。,“863计划”的倡导者(右起)王 淦()昌、王大珩()、 杨嘉墀()、陈芳允,【材料速查】 材料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立于2000年,用于奖励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此后每年评审一次,次年年初开会公布结果并颁奖。人们曾这样形容某位首届获奖者:“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 设问: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袁隆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于1973年成功培育

8、籼型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考点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 背景:(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 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 变化;(2)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计算机的应用:网上可以浏览新闻,查询各种各样的信息资 料;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话聊天、网上购物、上 课、看病等。 对人们带来的影响:(1)积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 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 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 发展,互联网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14 年23题(3);(2)消极:网

9、络的不健康信息也会给网 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考点3 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及“科教兴国”战略(201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30周年) 1.九年义务教育: (1)成就: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各地办学条件不 断改善,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 前列。 (2)地位:九年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2.高等教育: (1)发展成就:从整体上看,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增加,学科门类齐全,布局结构渐趋合理;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有明显提高;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

10、将北大、清华等若干所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2)地位: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就显著,它们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1/3以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3左右;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有些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高等学校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3.“科教兴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 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希望工程”:在普及义务教育中,

11、全社会开展了实施 “希望工程”活动,改变了许多失学孩子的命运。,考点4 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成就 (2016年是“双百”方针提出60周年) 1.文化艺术 方针: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方针。 各个阶段的特征:(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艺术创作 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一批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优 秀作品脱颖而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有 青春之歌 红岩 红旗谱 创业史等; (2)“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又迎 来一个创作春天,大批反思“文革”、反映改革开放、,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问世。著名的有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黄河东流去抉择红高粱焦裕

12、禄开国大典激情燃烧的岁月春天的故事丝路花雨等。2012年,我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作用: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的小说、影视、绘画、书法、 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大大丰富了人民的 精神生活。,2.体育事业 成就:(1)1956年,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 为新中国打破世界纪录第一人;(2)1959年容国团在第 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新中国 第一个世界冠军;(3)1984年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 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冠军,这是中国 获得的第一块奥运金牌;(4)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 地举办了

13、亚运会;(5)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正走向世界体育强国;(6)2015年 8月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 权,这使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 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考点5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 衣、食、住、行、用大变样,2.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拓展提升,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研制原子弹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摆脱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国家的威胁。,【开放性设问】,2.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

14、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家的独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2)国家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党和政府的重视);(3)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起了推动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4)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知识归纳】 1.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3)科技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科技发展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5)科技的进步推动当今社会组织结构和

15、管理模式的变革。,2. 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动权。(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聚焦河南5年中考,命题点1 新中国的科技等领域成就 1. (13河南11题)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

16、材料反映了 ( ) 邓小平的果断决策 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两弹一星”的研制 A. B. C. D. ,A,【考查点】“863计划” 【解题思路】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明显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故正确答案选择A项。,命题点2 社会生活类 1. (15河南10题)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 ( ) 多元的职业方向 开放的就业观念 自主选择的权利 统一的分配制度 A. B. C. D. ,A,【考查点】新时期我国就业观念 【解题思路】由题干材料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