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呼与介绍.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287633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呼与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招呼与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招呼与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招呼与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招呼与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呼与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呼与介绍.ppt(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交口才,第二节:招呼与介绍 李秀菊,打招呼的方式,社交的基本知识要点,一、打招呼的技巧 1、观看对象,视察环境 两种不恰当的称呼:一种是省略不当;另一种是乱叫绰号。 2、礼让谦恭,多用“褒称”(后附实例) “礼”就是温文尔雅的体现,“貌”是和蔼谦虚的表情。 社交中要注意:一是为人处事礼貌先行,称呼别人也不例外,它是交谈双方得以顺利进展的第一道关隘。二是除非与被称呼者特别熟悉和亲近,一般跟陌生人打招呼,忌用“嗨、哎、喂、嘿”等词。三是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令人不愉快,甚至发生口角或者闹笑话。,社交口才,实用技巧,招呼语言的方式和技巧: 人称敬称:您、老、贵、大、君等 称呼式: 尊称

2、亲属敬称 叔叔、阿姨、大妈、大爷等 职业敬称 医生、老师、导演等 职务敬称董事长、教授、主任、处长,通称 师傅、先生、小姐、女士泛称 姓称 老王、老李、小黄、小赵,记住他的姓氏 商务场合这种泛泛之交的情况下,久别后再次见面,还能准确地称呼对方的名字,能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个有心人,是一个办事严谨认真的人。我一直认为,这是礼仪中一项有效的沟通技巧。 要记住每位交往者的名字当然不容易,但却可以通过提前做功课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提前温习对方给过的名片这个办法之外,还可以将对方的名字和此次见面所谈事项结合起来,或者以谐音、搞笑的事或自己熟悉者的名字、名人名字的联想来帮助记忆。初次见面时,哪怕提前把对方名字

3、写在小纸条上,不时拿出来熟悉一下也行。 不小心忘记对方的姓名,确实很糟糕,但谁也难免。可以试着从容地、像老朋友般亲切地微笑,伸过手说:“您好,我是。”这时对方当然也会和你一样:“您好,我是。”我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效果不错。,称呼突出荣耀 对方如果有职务,那是他的社会地位和荣耀的标志,我们称呼的时候必须重视并体现出来。否则,当他与普通员工在一起时,你不称呼他的职务,就体现不出他不一样的社会地位了。 比如知道对方是处长,并且姓陈,称呼“处长”和称呼“陈处长”,其效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你面前的“处长”可能是若干位,你是称呼哪一尊呢?但“陈处长”却只此一位。靳斓提醒,以前要是没有注意这一点,就从下次

4、开始这样称呼吧,相信会有更佳的效果。 当对方有高级职称或高级学位时,如教授、博士,应该以此来称呼。毕竟获得高级职称或高级学位的是少数人,并付出大量汗水才能获得,从称呼上将之表达出来,是非常受人欢迎的。,在对方身份不明的情况下,以性别相称 “某先生”“某女士”“某小姐”。 对于从事文化教育、艺术工作的人员,称为“老师”比较妥当。 对年长者称呼要恭敬,不能直呼其名,可以称呼“老张”“老王”; 对有身份的人,可以把“老”字和其姓倒置,这是一种尊称,如“张老”“王老”。称呼时可以借助声调及热情的笑容和谦恭的仪态表示尊敬。,用称呼拉近关系 对同辈人,可以称呼其姓名,有时甚至可以去姓称名。但年龄相仿的异性

5、之间,不宜直接称呼其名,除非大家都这样称呼。 汉字里“您”和“你”两个字、两种称呼,各自体现出的对他人的尊敬程度不同。“您”比较客气、有礼貌而略有拘瑾,“你”则较随意。对长者、身份高者,初次见面或者相交未深,宜用“您”而不宜用“你”,以示谦虚、敬重。 而很熟识的人碰面,即使身份比你稍高一点,也不必称呼“您”而可以用“你”,因为“你”显得更亲切、随意些。如果老朋友见面还是“您”来“您”去的,无形中就在两人之间筑起了一道墙,除非有意想和对方保持距离。,不管以哪种称呼,也不管对方身份比你高还是低,称呼的同时必须用眼神和对方保持交流并保持微笑。即使把对方身份称呼得再高,而称呼他的同时注意力在其他地方,

6、只能逼人家认为你是在敷衍而已,没有任何真诚和敬意可言。,避免失礼的称呼 要注意的是,不要称呼别人的绰号,除非你们俩的私人关系像发小那样不计小节;不管什么时候,以生理特征相称呼,给人的感觉只能是粗俗、无礼。据华商报报道,2008年2月某项世界级赛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某体育明星在一次答问中称加拿大选手哈特莉为“胖子”,海外媒体哗然,一时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现在很多人都习惯将称呼简化,这本身没有什么,但一定要注意避免可能产生的歧义和不好的联想。比如,姓“向”或“项”的男工程师,异性交往者应避免简称他“向工/项工”(相公),不然,岂不是天天占人家的口头便宜?还有姓“龚”的工程师,也不宜简称“龚工”(公

7、公);还有吴姓工程师,简称为“吴工”(蜈蚣)就欠妥;而范局长,简称“范局(饭局)”也不合适。,还有一种情况是,姓氏或姓名加上其他语气词,就有了容易让人误解的含意。比如王,有人开口就说:“你是小王吧。”这时候,那个罪魁祸首的“吧”字必须去掉,否则在对方看来你这是变着法儿骂他。,3、随俗寒暄,区分职业 称呼的地域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方言土语,自然也就有了方言称呼。二是在称呼别人时有的地方叫法不一样。三是在称呼上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 例: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去旅游,这天他们从承德避暑山庄出来,想去外八庙,为了抄近路,两个小伙子上前去问路,正遇上一个卖蛋的农家姑娘。一个小伙子上

8、前有礼貌地叫了声:“小师傅!” 这姑娘没有应答,小伙子以为她没听见,又高声叫一声,这下可激怒了这位姑娘,气呼呼地说:“回家叫你娘小师傅去!”两个小伙子感到十分惊讶。后来才知道,当地的农民管和尚、尼姑才称“师傅”,一个大姑娘怎么愿意听呢?,社交口才,实用技巧,4、记住姓名,有助交往 遇见熟人,如能脱口叫出他的名字,显得自然而亲切,如果叫不出人家的名字,就会感到语塞,交往的大门就不容易打开。 例:有一位师范毕业生到某中学实习,在短短的一个月的共同生活中,他和学生相处得很好。在实习结束的欢送会上,他没有讲故事,而是含着泪花一口气背诵出全班48 位同学的名字!当时同学们又惊讶,又激动,一个劲地鼓掌。在

9、任教的老师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任教时间最短的一个,然而他在同学们中却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后来,这个班上的一位学生也当了教师,并且每年都当班主任,他也就学着那位实习老师的做法,新学年接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记住学生的名字,这办法果然很灵,不出一个星期就和全班同学建立了感情,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十多年后,仍然还有许多当年的学生和他保持联系。,社交口才,实用技巧,集中打招呼技巧: 寒暄式: 问候型:您好、早上好等;吃早餐了吗?貌似询问的话,但并不真的想知道对方的起居行动,只是表达问话人友好、关切的态度; 攀认型:同乡、同宗等 初次见面往往能转化为发展为友谊的契机。 敬慕型:“张经理,久闻大名!”体

10、现了人的亲和要求。 *注意事项:任何一种寒暄语都不可赘言不止,不可使用“查户口”式的问候或胡乱吹捧,否则,令人生厌。,体语式:微笑 点头 摘帽 用手示意(招手) 按车铃 鸣笛等 *注意事项: 注意场合(时间、地点、对象) 路遇时打招呼要简单; 骑车遇熟人,要先下车后打招呼; 在工作单位相遇,可说:“忙啊”; 在会场、学习场合,一般只用手势或眼神示意即可; 在医院碰面不说“你好”,而说“来了?”, 卫生间见面点头即可 特殊、难堪的场合,更要讲究策略。“忙着哪?”不可追问“谈什么?”“噢,改日再来。”“你们谈吧。” 2、忌用贬称、生硬语。,三、介绍的技巧 1、自我介绍的技巧 (1)注意时间。 介绍

11、自己以半分钟左右为佳,如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适当时间:对方有兴趣、有空闲、情绪好、干扰少、有要求时。 (2)讲究态度。 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 (3)力求真实。 介绍自己的内容要真实可信,没有必要过分谦虚,一味贬低自己,也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词。,社交口才,实用技巧,自我介绍的几种方式,(A)直白式:就是有什么说什么,原原本本、直截了当。 如:我叫*,是*人。*学院毕业,学的是英语专业,三年制专科。 (B)文雅式,就是把话说得很规范而且有文采,显示出丰厚的涵养水平来。 如:“鄙人*,祖籍江西省,就学于*学院,主修专业为*,学制时间为三年” (C)成果式,就是着重展

12、示自己的成果,用是成果去抓住并打动招聘方的心。 “我叫*,*人,*大学*专业,取得了一个硕士,2个学士,为学校筹款30万元,获得过省部级以上设计奖4个,先后有5家报刊作过报道”,课堂训练,自我介绍 如何让别人在短时间内记住你。,2、介绍他人的技巧,决定为他人作介绍,要审时度势,熟悉双方的情况。如有可能,在为他人作介绍之前,最好先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以免为原本相识者或关系恶劣者去作介绍。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礼仪问题。处理这一问题,必须遵循“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小结本课,社交场合中,打招呼、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细节决定命运”,在这些小小的环节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学问,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大家今后在社交场合中的精彩表现有所裨益,课后练习与思考,1 打招呼的技巧有哪些 2 社交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需要注意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