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8665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苏 武 传,第四单元,诗海拾贝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古人的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 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作者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 汉 使 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文章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描绘了 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 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2、 思考 这首诗主要颂扬了苏武什么样的精神品格?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语林撷英 一、有关“气节”的名言 1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2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约翰生 3忍辱偷生的人,绝不会受人尊重。高乃依 4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莎士比亚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 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二、汉书中的名句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3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 4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 5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畔”同“叛”,背叛,“

3、旃”同“毡”,毛织的毡毯,“亡”同“无”,没有,“见”同“现”,表现,“霑”同“沾”,沾湿; “衿”同“襟”,衣襟;“决”同“诀”,辞别,“去”同“弆”,收藏,“以”通“已”,已经,动词,起事,动词,发出,派出,动词,揭露、暴露,动词,招供、牵攀,动词,举、拿,动词,牵、拉,动词,调转,名词,使者,动词,让,动词,派,动词,出使,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的身份,介词,把,动词使动用法,使归,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壮,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肥沃,动词使动用法,使相斗,名词作动词,生子,名词作动词,结网;名词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动词使动用法,使堕,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向上,形容

4、词作动词,做亲近之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一般财物。,第二年。,去世。,栽培,提拔。,拿着。,6特殊句式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_ 为降虏于蛮夷 _ 何以汝为见 _ 子卿尚复谁为乎 _ 何以复加 _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_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_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_,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被动句,被动句,7成语积累 屈节辱命:_ 背信弃义:_ 肝脑涂地:_ 泣下沾襟:_,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指牺牲生命。,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形容哭得非常悲伤。,作者卡片,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

5、事情?有何作用? 我的答案:_ _ 2文中主要写了几次匈奴招降的情况? 我的答案:_ _,文章先后记叙了苏武的自刎、拒降和北海牧羊等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共三次。第一次写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第二次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使其投降;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1如何理解苏武所说的“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这句话? 名师指津 解读这句话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找出苏 武所 要表达的三层意思,也可由此看出他的性格特征。 我的理解 苏武的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明自己没有参 与谋反事件,二是表明汉朝没有指使他们这样做,三是教育 张胜等不要贪生怕死。后文

6、的“引佩刀自刺”大大增加了说 话的分量,不仅为国雪耻,扭转了外交上的被动局面,而且 赢得了单于的尊敬。,2文中写张胜请降,有何用意? 名师指津 作者善于运用反衬手法,借张胜的“请降”, 来突出苏武的“拒降”,以此来刻画其坚贞不屈的品格。 我的理解 从文中看,一个“请”字写出了张胜 在卫 律 剑下丧失骨气、奴颜婢膝的形象,反衬了苏武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3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件事,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作者 为 什么要这样处理? 名师指津 作者写苏武,选材时紧紧围绕他宁死 不屈 的 品格,详略有度,从不同的角度来衬托其性格的忠贞不渝。 我的理解 卫律

7、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 的 气 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 亡 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 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4苏武入匈奴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窖、 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 否矛盾?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名师指津 先表明观点,再从维护自身和国家尊严的 角 度思考作答。 我的理解 不矛盾。不会影响他的形象。引刀自 决 是表 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为了打消 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 。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

8、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 牧羊,卧起操持”。,5匈奴与汉已经和亲,为何还要“诡言武死”? 名师指津 匈奴“诡言武死”,其目的在于继续扣 留 苏 武,这里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刻画苏武的精神品格。 我的理解 尽管已经和亲,但匈奴仰慕苏武的气节, 仍 幻想苏武可以归附,因而不想让他回去,所以以“诡言”掩 盖真相,想继续扣留苏武。这也从侧面表现了苏武的气节。,6这篇文章在塑造苏武的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将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进行对比。 名师指津 主要通过张胜、卫律、李陵三种类型的人物与苏武对比突出苏武多方面的精神品格。 我的理解,真正的忠诚就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那些不分黑白、一 味盲

9、目服从君主、为君主做无谓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 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名师指津 对于苏武的做法,可从多角度来分析,从 国 家 和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则不是愚忠;而从其一味愿为皇 帝肝脑涂地的角度来说,则又有愚忠的影子。,我的理解 (观点一)苏武的忠诚里有一些愚忠的成分.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 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 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对其亲人的伤害 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争取的权利也要争取。这就是我们 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 (观点二)如果我们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苏武的忠诚不 能 说是

10、愚忠。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被 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 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 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国家的和平、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细节描写“三注意” 写法指导 苏武传中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 民族气节。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 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这些细节描写,为我们 塑 造了一个丰满、动人、高大的英雄形象。,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 生

11、 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 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 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具体描写时,要注 意细节的真实性,让人感到可信,要抓住典型细节即最能反 映人物性格、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细节。 细节描写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1细节描写要真实可信。 2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3恰当地对所选细节进行描写,既不过分详细,也不过分简略,为写作目的服务。,随堂练笔 球场,一个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魅力舞台。请运用细节 描写,写一段文字,对踢足球进行形象的描绘。不少于200字。,范文示例 胆怯,甚至有一点想回避的感觉。我必须接住这个球,因 为我怕,

12、我怕听见对手刺耳的嘲笑,怕看见对手讥讽的目光, 但我更怕队友们悲伤的长叹和失望的目光。“我一定要接 住它!”一团信念之火在我体内燃起。我深吸了一口气,弓 着腰,目光聚焦在黑白相间的足球上。只见王博文高抬大腿,“砰”球像一颗流星,更像一个狞笑着的恶魔,冲着球 门飞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足球,朝着球来的方向腾空跃起,双手伸向足球,就像老鹰伸出利爪,去抓捕猎物。“嘭!” 球恶狠狠地撞进我的手里,我牢牢地抱住了它。在这一瞬间,我听见队友们热烈的欢呼声。,苏武的气节 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 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

13、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 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留,匈奴想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 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 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适用话题,班固墓前三鞠躬 王学理 一代史学家、文学家的班固同司马迁齐名,其留下 的汉书同史记都属于不朽的历史典册,当时就有“ 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的话。汉书同史记后汉书和三国志列为中国的“前四史”。而今,在 他身后的归葬之地竟是如此地萧条!我的眼眶湿润了。 历来的政治漩涡里有风

14、险,而在文化圈子里也未必 风平浪静。只不过那是另一种形式的,同样存在着生与死的 搏击。班固一生的两次遇险,如果第一次未能逃过一劫的话,历史上怎会有他的一席之地呢?,公元54年,班固的父亲病逝了。 于是,他扶灵柩离开了京城,回到了家 乡安葬。在“居丧”的守孝期间,他广 泛收集资料,重订编写体例,在父亲所 撰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了西汉史 的撰写。为实现父亲的这一遗愿,他已 经苦苦地进行了八年。但此时,有人给 皇帝上书,告班固“私改作国史”。于是,班固被捕,投进了长安的大牢之中,家也被抄没了。就这样,天崩地裂的大祸降到了班家!,告状人选择“私改作国史”,这可是个要命的罪名。而且还是直接告到皇帝那儿,显然凶多吉少。修史既是史 官的事,岂容私人去做,何况你班固在“私改作国史”!不 论是非曲直,办法只有一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先抓起来 再说”。遭受诬陷的班固陷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