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八) 3.1.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专项突破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7220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八) 3.1.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专项突破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八) 3.1.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专项突破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八) 3.1.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专项突破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八) 3.1.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专项突破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八) 3.1.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专项突破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八) 3.1.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专项突破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八) 3.1.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专项突破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八) 3.1.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专项突破练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邢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入为丞相门下督,迁左冯翊,病,去官。是时,太祖诸子高选官属,令曰:“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邢颙辈。”遂以为平原侯植家丞。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庶子刘桢书谏植曰:“家丞邢颙,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玄静澹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桢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为上招谤,其罪不小,以此反侧。”后参丞相军事,转东曹掾。初,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

2、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太祖问颙,颙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原殿下深重察之!”太祖识其意,后遂以为太子少傅,迁太傅。文帝践阼,为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出为司隶校尉,徙太常。黄初四年薨。(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二)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而 桢 礼 遇 殊 特 颙 反 疏 简 私 惧 观 者 将 谓 君 侯 习 近 不 肖 礼 贤 不 足 采 庶 子 之 春 华 忘 家 丞 之 秋 实。答案: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颙防闲以礼,无所屈挠,由是不合。(3分)

3、译文:_(2)临菑侯植有宠,丁仪等并赞翼其美。(3分)译文:_答案:(1)邢颙用礼仪来防备曹植失检之处,从不随便屈从,因此与曹植合不来。(2)临菑侯曹植备受宠爱,丁仪等人都赞颂他并帮助他成就美誉。附【译文】防备曹植失检之处,从不随便屈从,因此与曹植合不来。曹植的家臣、庶子刘桢写信劝告曹植说:“家丞邢颙,是北方俊彦,少年时就秉持高尚的节操,性情高远虚静淡泊,言少理多,是一位真正的雅士。刘桢实在不足以与他为伍,并列您的左右。但是刘桢受到的礼遇很是特殊,邢颙反而被疏忽简慢,私下里恐怕旁观的人将会说您接近不贤之人,而对贤者礼遇不够,采摘了春天的花朵,忘却了秋天的果实,顾了庶子,忘了家丞。为您招来诽谤,

4、罪过不小,因此辗转反侧不能自安。”邢颙后来参丞相军事,转任东曹掾。当初,太子尚未确定,而临菑侯曹植备受宠爱,丁仪等人都赞颂他并帮助他成就美誉。太祖就这事询问邢颙,邢颙回答说:“以庶子代替嫡子,是前代的禁戒。希望殿下深入地思虑这件事!”太祖知其心意,后来终于让邢颙做了太子太傅,又升任为太傅。文帝即位后,邢颙任侍中尚书仆射,赐爵为关内侯,又出任司隶校尉,调任太常。黄初四年去世。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

5、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注】橐驼:骆驼。反毳:蒙古人的皮衣,多反穿,故曰“反毳”。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蒙 古 自 北 来 鞭 橐 驼 与 余 摩 肩 行 时 时 橐 驼 冲 余 骑 颠 余 亦挝 蒙 古 帽 堕 于 橐 驼 前 蒙 古 大 笑 。答案

6、: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4分)译文:_(2)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3分)译文:_答案:(1)假如我生活在宋朝,连燕赵的地方都看不到,怎么能够和蒙古人在万山中相互击打嬉戏呢?(2)我感叹道:“确实像税务官说的那样的话,这里一定有小路了!”附【译文】居庸关,是古时谈守备的人时常提及的。居庸关共四层,南口是下关。自从走进了南口,阔的地方可走十匹马,狭窄些的可走两匹马,或只可走一匹马。蒙古人从北面来,驱赶着骆驼,和我

7、擦肩而行。骆驼常常撞着我的马头,我也击着蒙古人的帽子,落在骆驼前面,蒙古人大笑起来。我便私下叹道:“你们蒙古人,古时之所以要筑居庸关,不是为了防你们吗?我是江南人,假如我生活在宋朝,连燕赵的地方都看不到,怎么能够和蒙古人在万山中相互击打嬉戏呢?我生在清朝中外一家的时代,难道不可以向古人夸耀么?”蒙古来的人,这一年有克西克腾、苏尼特,据说都是到理藩院进贡马匹的。自从走进了南口后,多迷雾,像下了小雨一般。走过中关,见一所税亭,问那收税官道:“现在法律宽大,有漏税的吗?”他说:“大筐小筐的,大的偷走过骆驼,小的偷走过羊。”我感叹道:“确实像税务官说的那样的话,这里一定有小路了!”三、阅读下文,完成后

8、面问题。(11分)裴垍(人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李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9、注】帑:收藏钱财的宝库。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俭 约 之 事 是 我 诚 心 贫 富 之 由 如 卿 所 说 唯 当 上 下 相 勖 以 保 此 道 似 有 逾 滥 极 言 箴 规 此 固 深 期 于 卿 等 也。答案: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4分)译文:_(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译文:_答案:(1)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

10、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附【译文】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气度,(皇上)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上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上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

11、异宝,上行下效,风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丰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俭省再俭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皇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逸民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

12、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樵 于 水 志 岂 在 薪 渔 于 山 志 岂 在 鱼 是 无 所 利 也 无 所 利 乐矣 子 以 予 果 滞 于 梅 与 菊 耶答案: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

13、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3分)译文:_(2)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3分)译文:_答案:(1)(逸民)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关键点:辄,就;移时,长时间、一段时间;句意)(2)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关键点:孤,厌弃;“渔于山樵于水”是状语后置;句意)附【译文】逸民特别喜欢菊花,满园子种着菊花,看待它们像对待小孩一样。菊花一开,一个人举杯对着菊花饮酒,天天到园子里不厌倦。有人责备他沉溺于玩物,他生气说:“

14、世上没有人了解我,了解我的只有这些花,我自我快乐一会儿,还能说是沉溺于玩物吗?”(他)又喜爱梅花。梅花的绿色花萼刚刚吐苞,(逸民)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而且大声说:“了解我的只有菊花,菊花已经辞我而去了,幸而有你梅花跟着来了,假如你梅花又辞我而去,那么我就应该上白鹤山采五芝去了!”白鹤山就是溪上的山峰。逸民五十岁时,更加淡泊没有挂念,有时私下里对他的朋友说:“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他的朋友觉得他有点荒唐。逸民说:“到水里砍柴,心意难道在柴吗?到山上打鱼,心意难道在鱼吗?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不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就快乐了。你们认为我真的沉溺于梅花和菊花吗?”君子认为他说的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加固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钱神论【西晋】鲁褒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