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071304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课件 新人教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课 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文化创新 。 2. 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根本标准 。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 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 重要保证 。 4.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 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 社会实践 ,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 (2)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 3.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 融合 ,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 ”,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的错误倾向。,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要点归纳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不是人脑凭空想象的,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看,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2)从社会实践提供的条件看,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考点二,考点一,3.创新是文化

4、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需要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

5、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考点二,考点一,易错辨析 1.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辨析】 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 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辨析】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6、辨析】 文化创新的灵感来源于社会实践,而非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考点二,考点一,命题探究 命题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典例1 (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解题思路】题干中“最早是军事用语”“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等,体现了文化

7、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A项。 【参考答案】 A,考点二,考点一,【方法指导】解答说明类选择题应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提问和材料中获取的信息只是为解题提供了思路、素材,正确解题还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引申,考生要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出题干所体现的原理和知识点。,考点二,考点一,命题点2:文化创新的意义 典例2 (2012山东高考)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

8、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等知识。材料中墙头记改编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深受观众喜爱”体现出其生机和活力,故B项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C项错误;材料没有指向多民族文化,也没有体现出不同地方文化的共性或普遍规律,故A、D两项排除。 【参考答案】 B,考点二,考点一,1.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描写了农村子弟涂自强短暂而悲凉的一生。它是作家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就的,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小说一面世,就以其现实

9、的话题和悲悯的情怀激起圈里圈外的热议。这说明 ( )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 B. C. D. 【解析】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就小说,体现了;作家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体现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考点二,考点一,2.下列选项能体现下面漫画寓意的有 ( ) 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0、A. B. C. D. 【解析】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不选。对于传统文化, 我们要全面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文化创新,正确。,D,考点二,考点一,3.(2016江苏南通联考)随着卷轴徐徐打开,书法名家题写的唐代诗词跃然纸上,丹青流转变成了漫天桃花,男女主人公“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经典场景重现眼前。崔护这首脍炙人口的题都城南庄变成了一部时下最“火”的微电影。用微电影演绎和传播唐诗故事 ( ) 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表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促进文化的繁荣 A.

11、 B. C. D. 【解析】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用微电影演绎和传播唐诗故事,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创新、文化的繁荣,符合题意,观点错误;说法过于绝对。,D,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 要点归纳 1.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

12、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考点二,考点一,2.全面理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理论依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具体要求: 博采众长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要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而不可采取排斥和抵制的态度;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中,要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13、。 在文化交流、借鉴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在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时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相对独立性,又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保持民族特色,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考点二,考点一,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必须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必须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14、倾向。,考点二,考点一,(2)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必须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必须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考点二,考点一,易错辨析 1.文化创新中继承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是矛盾的 【辨析】 不矛盾。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2.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矛盾的 【辨析】 不矛盾。“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

15、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互相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考点二,考点一,命题探究 命题点1:创新与继承、借鉴、融合的关系 典例1 (2016江苏淮安一模)2015年米兰世博会举办期间,世博园中国馆举办“中国茶文化周”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悠久的茶品牌和茶文化,纪念中国茶参加世博会一百年。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 ) 消除世界茶文化的差异进而实现统一 中国茶文化与其他各国优秀茶文化相互交流借鉴 促进中国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使中国茶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茶文化 A. B. C. D. 【解题思路】世博园中国馆举办“中国茶文化周”活动有利于

16、中国茶文化与其他各国优秀茶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促进中国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正确。中的“消除世界茶文化的差异”、中“主流茶文化”说法错误。 【参考答案】 C,考点二,考点一,命题点2:综合考查文化创新 典例2 (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