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1485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 2014课标全国卷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 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由1853年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由材料可知,中国人均消费棉纱、棉布不如印度多。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可知,这是由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所导致的,故D项为正确答案。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破坏

2、,与题干反映的现象关系不大,所以A项不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关税主权遭到破坏,无法保护本国经济,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印度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答案:D2. 2014浙江高考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 “求富”“自强”B. “师夷长技”C. “中体西用” D. “民生主义”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演变。材料强调了修建铁路有利于对内开发资源,对外收回丧失的利权,这有利于人民,也有利于国家。同时,有利于解决发展军事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这

3、正是洋务派“求富”“自强”的主张,故选A项。抵抗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不能反映材料信息,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传统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态度问题,故虽同为洋务派的主张,“中体西用”超出了材料范围,C项错误;“民生主义”的核心主张是平均地权,D项错误。答案:A3. 2014山东高考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解

4、析:本题考查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是指中国私人采用机器生产而创办的企业,而题干的生产方式属于手工生产,不是机器生产,故不是民族工业,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进口与出口的数额,无法得出C项结论。题干材料反映出19世纪60年代的江浙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户放弃农业种植从事手工纺织的现象,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所致,故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4. 2014天津高考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

5、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坚持“中体西用”C.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 关注西方科技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最早掀起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开眼看世界,排除A项。“中体西用”中的“中体”是以中国的儒家伦理道德为根本,“西用”是以西方科技为辅助,题干没有涉及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故B项错误。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主张接受西式教育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不能说中国人“普遍接受西式教育”,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看,李鸿章关心的知识包括物理、数学、化学等西方科技,这说明了李鸿章对西方科

6、技的关注,故D项正确。答案:D5. 2014安徽高考“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纺织业的衰落。材料中有“外纱复纷至沓来”的信息,说明正确,“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的信息说明正确。因此,B项正确。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7、结束,“外纱复纷至沓来”,挤占了中国棉纱市场,这说明世界棉纺织业并未萎缩,错误。材料未反映官僚资本方面的信息,排除。答案:B师说高考仿真练习1. 2015辽师大附中模考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这一现象造成()A.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 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解析:表格表明棉花、棉纱,尤其是棉布对中国进口的税率大大降低,这使大量的这种产品在中国销售,冲击了中国原有的棉纺织

8、业,大量以此为业的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故选B。答案:B2. 2014郑州期中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解析:洋务运动本身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学习、引进西方科技机器的方法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结果却诱发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最终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过程。故选B。答案:B3. 2015河北石家庄模拟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

9、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 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 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 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 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解析:张謇的上述主张有较强的海权意识,有利于发展实业和维护海权,但是,不可能达到“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和“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程度。答案:C4. 2015辽师大附中模考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企业类型资本总额备注18621894年军用工业5000万余

10、两白银出现企业19家民用企业2964万银元出现企业27家18991911年私人资本9350万银元新增厂矿企业410家A. 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B. 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C.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解析:材料表明在18991911年间私人资本大大增加,这一时间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相符合,与其他各项时间都不符合,故选C。答案:C5. 2015辽师大附中模考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年份锑锡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百分比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百分比1933112901117098.984929611113.219

11、34138331345097.28132644279.21935151851418693.411009918083.31936143381316891.8129541126086.9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中国近代矿业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C. 锑、锡的输出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D. 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锑、锡出口量占到了生产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表明了中国重工业是落后的,故选C。D项“近代矿业”“全面垄断”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答案:C6. 2014江西南昌联考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道:“工

12、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的前提是提倡国货排斥洋货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观点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中,不能体现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的观点。而在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故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之一民族独立仍不具备。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