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4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题演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1386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4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4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4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4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题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4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题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4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题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4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题演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24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题演练【高考题组】高频点1 宋明理学考情统计3年10考背景(2)程朱理学(6)陆王心学(2)考题汇总2014课标全国T252012海南T42014课标全国T26,2014广东T15,2013浙江T12,2013课标全国T25,2013福建T16,2012广东T392013广东T142012新课标全国T27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2.朱熹的理学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3.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4.理学对社会观念的影响。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卷

2、T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选C。通过材料可看出道教、佛教在唐代的政治地位都发生过变化,而儒学相对稳定,故C正确。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卷T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选D。本善习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习性却相差很远。语出三字经:“

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故D是宋明理学家认为的人性。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卷T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选C。宗法血缘制度体现的是一种按血缘亲疏关系来分配财产、权力、土地等的制度,周公和孔子之间无法看出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故A说法错;仁政理念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就开始深入人心了,故B错;陆王心学未能成为主流思

4、想,故D错。4.(2013福建文综T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解析】选D。A,“三纲五常”只是教育内容之一,非全部,无法体现核心思想,错误。B,“去恶从善”同样只是教育内容的局部和具体体现,错误。C,“以农兴业思想”对应了材料出处,却偏离了材料的核心内容,错误。D,教育后人先明辨善恶是非,再以所知践所行,体现了“理性”的生活秩序,正确。5.(2013广东文综

5、T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解析】选D。关键是“明理”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则A、B可排除。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主张通过外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这一做法的,因而选D。高频点2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情统计3年4考李贽的思想(2)三大思想家的思想(2)考题汇总2014浙江T122013山东T162012广东T142012浙江T38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李贽对儒学思想的批判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2.三大思想家

6、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1.(2012广东文综T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解析】选A。题干所述的是相权与皇权的问题,题干中的“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的假设是“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前提,说明事实上宰相制度被废除,加强了君权。因此,他的主张应是限制君权,B项排除;C、D两项无从反映。2.(2012浙江文综T38)(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

7、,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解析】本题相对简单,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与所学知识对应,以概括性语言表述。答案: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

8、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模拟题组】1.(2015临汾月考)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玄学的出现反映了()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解析】选B。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从题干中“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的信息分析,玄学的出现反映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拓展延伸】玄学(1)含义: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

9、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2)代表人物: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3)实质: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4)基本特点: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杨泉等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

10、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5)影响与评价: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想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因此魏晋玄学使中国哲学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关系的探讨大大发展起来,尽管许多概念在以前的思想中也使用过,但魏晋玄学家却给了它们以新的意义。此外在命题、理论及其方法上魏晋玄学也有了极大发展。【加固训练】(2014呼伦贝尔二模)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简图。其中处所示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程朱理学开始兴起和发展B.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深入人心C.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各个领域D.独尊儒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解析】

11、选C。程朱理学是在北宋时开始兴起的,与所在时期不符,故A错误;民贵君轻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学说,故B错误;解读图片可知所在时期是隋唐时期,相对应的儒学发展状况是由于佛教道教的兴盛,儒学地位受到挑战,形成三教合一潮流;故C正确;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儒学发展状况,与所在时期不符,故D错误。2.(2015成都摸底)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

12、民立命”【解析】选D。结合史实可知A是理学的核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但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的文化性格”的作用,故A错误;B体现的也是世界本原,故B错误;C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本性的关系,也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C错误;从D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正确。【拓展延伸】理学的发展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以儒学的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是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宋代儒士解经,大都不顾旧有传注,往往抛弃传统的训诂义疏,直接从经书原文中阐释义理性命(即人的本性及其根源),因此被称为“性命义理之学”,简称为“理学”。

13、由于宋儒认为这种理学是经孔子、孟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他们自己则继承了孔孟的道统,因此又称其为“道学”。理学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义理。理学以道体(所谓道体就是指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背后或之上,有一个更根本的原理道理,即形而上的存在)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存养功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以成圣为目标。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明末至清代,理学受到了批判,逐渐走向衰落。3.(2014青岛模拟)“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

14、是()A.天理B.儒家的伦理道德C.宇宙D.人本【解析】选B。朱熹认为天理在社会上的表现是“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纲常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合理性,表明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B正确。4.(2014广安模拟)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A.万物皆有天理B.“灵明”是良知C.人与自然的和谐D.天人感应思想【解析】选B。材料强调天地鬼神都依赖灵明,与天理无关,故A错误;天地鬼神都依赖灵明,灵明就是天理、良知,故B正确。C、D与材料无关。5.(2014昌平模拟)中国古代一位思想

15、家主张: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他是()A.李贽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解析】选A。李贽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故A正确。6.(2015武汉调研)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A.理学背离“五经”原旨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解析】选C。材料中并没有说明理学背离“五经”原旨,故A错误;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