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0618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一讲考点考点梳理一、旧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一)古代1、两汉至明朝前期,我国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1)两汉: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东汉派班超出使和经营西域,并同日本、大秦等国有往来。体验中考:【201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丝绸之路开通 日本倭奴国与东汉王朝通好 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东汉时代中国与欧洲已有直接交往A. B C D【答案】A来发生于166年,迟于甘英出使大秦。故答案选A。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2)隋唐:唐朝同新罗、日本、天竺、西亚

2、和欧洲各国均有来往。如: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臣、留学生和留学僧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唐代高僧玄奘曾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体验中考:【2014年荆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1分)这一政策有哪些表现方式(2分。回答1点)(2)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是什么?(2分)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回答平等的民族政策、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均可)。表现方式:

3、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册封回纥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如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派大批工匠到吐蕃)。(2分。回答一点即可)(2)唐朝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回答中日之间开展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均可得2分)。启示: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2分。回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册

4、封回纥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如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派大批工匠到吐蕃)。战争行为等。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3)宋朝时,我国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的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城市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体验中考:【山东省德州市2014年

5、初中学业考试】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 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货郎图 市舶司遗址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答案】A主要是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综上所述,以上四幅图是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故答案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4)元朝时,意大利马可波罗来华居住17年,在元朝宫廷中任职,并将东方文化传入西方。(5)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明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

6、)从明中后期开始,由于倭寇骚扰和西方国家的入侵,我国政府开始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军民也进行了反侵略斗争,主要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体验中考:【201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图1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 B雅克萨之战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左宗棠收复新疆【答案】B【解析】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2)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直接原因是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政府害怕沿海居民勾结西方

7、殖民者推翻它的统治。目的:防止沿海居民与外国勾结推翻清朝的统治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贸易。表现:清朝“闭关锁国”主要表现为限制与国外来往,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二是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并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都有严格规定,最后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外贸管理。历史影响:A、积极方面:这一政策是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活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政策实施了近二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B、消极方面:当西方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是,清朝却实行“闭关锁国”

8、政策,结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使中国逐渐落后,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同时这一政策使中国更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被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屈辱的外交政策: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地为通商口岸。之后,其他列强也接踵而至,陆续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沿海沿江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二、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及外交成就(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

9、实行封锁、禁运等政策,以及后来中苏关系恶化,我国政府对外只能实行闭关政策。(二)从1978年开始,由于新中国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并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十分有利,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开始起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表现:(1)设立经济特区:五个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增设海南经济特区。其中,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作用:特区是个窗口,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具体表现:A、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的优

10、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增强了同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B、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年沿海城市;设立

11、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体验中考:【2014年天津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海南经济特区 B上海浦东开发区 C环渤海地区D长江三角洲地区【答案】B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2、政策。2新中国建立后的二十多年内,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政策: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建立后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年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便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和提出者:1953年底,由周恩来在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主要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发展: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

13、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意义: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最终地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万隆会议的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讨论的问题: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万隆精神:人

14、们把万隆会议反映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4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经过:A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B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美关系由敌视逐步变为友好,由对抗逐步变为对话。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1979年元旦,中

15、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体验中考:【2014年安徽卷】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挑战两极格局C艰难的探索历程 D走向世界舞台【答案】D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与中国建交。体验中考:【2014年福州卷】图5、图6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