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课 哈姆莱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0557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课 哈姆莱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三课 哈姆莱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三课 哈姆莱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三课 哈姆莱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三课 哈姆莱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课 哈姆莱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课 哈姆莱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赏析】 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

2、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谜底是“凌霄花”,非常贴切。“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

3、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又岂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呢?,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和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名句“郁郁涧底松,施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

4、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与“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同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 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不妨顺便说一句,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终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 【注】 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搘(zh支):支,拄。马侍郎:全唐诗作“高侍郎”。,(2011年高考江苏卷)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5、这也因为曹操疑心重,而蔡、张两人原本不是自己的部下。 B家中觉民为了逃婚离家出走,一星期后,觉新给他写了一封“非常恳切的信”,劝他为了一家的安宁,就不要回家了。 C边城中老船夫说翠翠“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浮起来,上悬崖摘了一把虎耳草”,这个唱歌的人其实就是二老傩送。,D哈姆莱特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捕鼠机,通过这场奇特的“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夺权的罪行。 E老葛朗台一看到查理留给欧也妮的梳妆匣,就掏出刀子想撬下一块金板,直到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才不得不停手。 【答案】 BE,1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剧作的艺术特点;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2把握课文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

6、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3理解剧作主题;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1读准字音 阿谀(y) 嗣(s)位 戕(qin)害 蟊(mo)贼 忏(chn)悔 恭聆(ln) 混淆(xio) 禀(bn)赋 鞭鞘(sho) 繁文缛(r)节 山鹬(y) 国玺(x),2解释词语 孟浪:鲁莽草率。 藩属:封建王朝的属地或属国。 嗣位:继承王位。 局促:狭小;短促;拘谨不自然。 蟊贼:原指吃禾苗根、节的害虫,这里比喻危害国家、民众的坏人。 淆乱:杂乱;混乱。 吮吸:嘴唇聚拢在乳头或其他有小口儿的物体上吸取东西。,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牙慧:别人的只言片语。 愚妄:愚昧而狂妄。 宿

7、怨:同“夙怨”。旧有怨恨;夙嫌。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相形:相互比较。 荒疏:(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 败坏伦常:损害、破坏伦理道德。 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不容赦免。,3辨析词义,4走近作者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1564年生于英国特拉福镇的一个富商家庭。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

8、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也译为麦克白)。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新旧交替的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激烈斗争。这个时期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

9、。,5了解背景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新旧交替的时代。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莱特的故事取材于中世纪的丹麦史,在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就曾不止一次地被改编过,但莎士比亚却在旧有的故事框架上写出了一部具有全新意义的作品。从情节结构来看,这部作品是一部典型的复仇剧

10、。中心人物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他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时,接到了父王去世的消息,于是赶回王宫奔丧。就在父王去世不到两个月,母后又嫁给了叔父克劳狄斯。克劳狄斯也因此攫取了本该属于王子哈姆莱特的王位。王子从父王的鬼魂那里得到昭示:自己不是死于意外,而是被自己的兄弟克劳狄斯毒害而死。,在这位戏剧大师的几部悲剧作品中间,就人物性格的内在表现来看。哈姆莱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因此也是最令后世议论纷纭的。其中如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等基本情节,均可见于古老的北欧传说,特别是在丹麦拉丁文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实的一篇阿姆列特中已有了

11、故事的大体框架。这些尘封已久的原始资料,本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的情节和苍白的姓名,毫无性格与动作可言,但在莎士比亚笔下,却出现了一群鲜活的人物。,6开阔视野 (1)剧情简介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幕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的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整个社会、国家,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怕

12、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又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郁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要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提斯要为父复仇的心理,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

13、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属托好友传播他的故事。,(2)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生涯 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分为3个时期: 历史剧和喜剧时期:作品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等9部历史剧,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10部喜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悲剧时期:作品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尤利乌斯恺撒、雅典的泰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等;,传奇剧时期:暴风雨等作品充满童话式的想像,富于明快的节奏。他的剧作中充满了诗化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所用词汇在1500

14、0个之上,并善于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其中许多语言已经成了英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1吃透文本 第一部分:(开头至“我也决不会动起那么大的火性来的”)写从英国逃回来的哈姆莱特向朋友霍拉旭说明事情真相,商讨复仇计划。 第二部分:(从“不要作声”至“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写奸臣奥斯里克挑唆哈姆莱特比剑。,2设疑激智 (1)剧中主要冲突和冲突意义是什么? 尽管矛盾重重,环环相扣,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矛盾始终是主要矛盾。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表面上看,是封建宫廷内部的斗争,但实质上却是新旧两种政治势力的斗争。克劳狄斯是英国日趋反动的

15、王权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了一切封建统治者的狡诈残忍。而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二者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从所选的作品可以看出,克劳狄斯诡计百出,想方设法除去哈姆莱特,而他惯用的手法是借刀杀人,这不仅反映出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也显现了他们的色厉内荏。,而哈姆莱特一次次识破诡计,推动情节发展,斗争由暗而明,转为更加激烈。四人的同归于尽,表明代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人文精神与封建势力的势不两立,以及资产阶级者斗争的决心。,(2)在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他能不能避免与对手同归于尽的结局?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

16、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敏感、机智,后一件事情表现了他草率、冒失。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从课文来看,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订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了“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半。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3)如何正确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形象,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