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8497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本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合计60分,答案涂上答题卡)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 B分封诸侯国C建立专制集权 D推广郡县管理2、中国的宗法观念源远流长。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和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B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3、“秦晋之好”、“吴越文化”、“齐鲁大地”。这里隐藏着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同源于A西周以来的诸侯国 B明清地方区划C秦汉时期地方管理 D元朝

2、地方管理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明太祖强化皇权5、以西周为代表,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先秦时期)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开创了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模式 B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C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表里 D王权政治神权政治相结合6、秦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设郡守、郡尉、监

3、御史等职官。监御史负责A地方行政管理 B地方治安管理C征收地方赋税 D监察地方官员8、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班固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故事传说C、汉唐的文学作品 D、秦代墓葬出土秦简的记载9、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 廷尉 B. 御史大夫C. 太尉 D. 亭长10、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

4、、“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1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基于此,他推广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郡国并行制 D.废除丞相,权分六部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13、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

5、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这里提到的“宣政院”,职责为A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 B总领全国行政事务C管理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管理少数民族事务1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学生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A、刘墉是不是驼背难以考证 B、明清两朝朝废除了宰相或丞相制度C、刘墉没有得到宰相的权力D、刘墉虽然有宰相的权力,但没有宰相的名号15、明朝朱元璋有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反映皇帝政务繁杂问题。为改变该局面,明成祖采取了 A设立内阁,协助处理政事 B设计军机处辅助皇帝 C中央设立三省来处理政令的草拟

6、、审核、执行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6、南京市狮子山古静海寺遗址的史料陈列馆,保存一份条约,上面有清廷钦差大臣耆英、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的签字。对该条约叙述正确的是A割香港地区给英国 B赔款2100万两白银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D中国海关的关税由英国确定17、冯婉贞课文中有“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城骚然”。这段记载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8、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

7、的恶劣影响有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开始攫取了领事裁判权C、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 D、列强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19、看右边的历史地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0、北京城本来有一个地区叫东交米巷,到近代某个时期后被改为“东交民巷”,成为由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清政府在这条街上的衙署,仅保留了吏、户、礼三部和宗人府,其余尽数迁出。与上文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1、有人说某个条约是:“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20世纪初送来的礼物,对中国历史主

8、要影响是 A使中国失去大片领土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重庆一带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2、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的条约相比,最能反映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 侵略特征的是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在通商口岸办厂的特权23、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为了打破封锁,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八路军发起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4、中国有这样一处纪念馆,上面

9、以日历的形式展示 “1931、星期五、18、九月小”等字样,纪念馆反映的事件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5、近代史上,日本割台的时候,台湾人民发表宣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涌现一批英雄人物,与该事件无直接相关的是A丘逢甲 B刘永福 C邓世昌 D徐骧26、“八月十五复仇节,八月十五胜利天。伏尸流血五千里,尝胆卧薪一百年。”这首诗歌反映A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辛亥革命的胜利27、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事件是 A日本全面侵华的发生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

10、声明书D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8、右图,这个战役的主要影响是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的计划 B抗战以来中国方面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中国方面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D有力地反击了日本扫荡和蚕食政策29、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以下不能揭示该主题的是A旅顺大屠杀 B圆明园残骸 C遇难者纪念馆 D731部队遗址30、抗日战争中,中共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在图中标识为 A B C D二、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答案涂上答题卡,正确涂A,错误涂B)31、秦朝实施的“朝议”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 )32、明朝的内阁逐渐成为法

11、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对皇权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3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体制下,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妨碍了社会的进步,所以该体制应该全面否定。( )34、近代史上,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也是割地最多的条约。( )35、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主观题35、材料解析题(10分)材料一 (汉朝官吏)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蔡上司中国科举史话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

12、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回答:(1)材料一反映古代什么选官制度?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分)(2)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科举制有“历史合理性”?(8分) 36、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因为内阁在太和门外,值班的官吏多担心泄露军机事务,于是在隆宗门内设立军需房。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译文)材料二:军机处名不仿古(前所没有),军国大计,无不总揽,从雍正、乾隆以后的一百八十年,重大决策的托付处,不在内阁,而在军机处,是隐然(处在后台)的执政府。 清史稿(译文)材料三:军机处内景材料四:国家的要务和用兵都由军机大臣承接圣旨,天子没有一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任何宦官都不能参与,即使承接圣旨的各军机大臣也只供传达和撰写皇帝旨意,不能有一些的出谋划策于其中。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译文)请回答: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2)从材料二看,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怎样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军机处的主要特点。(4分)(4)军机处反映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37、阅读材料回答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