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8272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传递、 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 (1)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 。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途径: 。,输入,转化,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4)过程:,3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可 流动。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 (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 数值由低到高绘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循环,逐级,递减,10%20%,能量,4意义 (1)

2、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的部分。,能量,对人类最有益,1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1)能量的输入,(2)能量的传递 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传递过程,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a.自身呼吸散热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3)能量的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3、 (4)能量的散失 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特别提醒】消费者摄食的能量等于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加上粪便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是上一营养级流向该消费者的能量,也就是该营养级的总能量。,2能量流动特点 (1)单向流动 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减 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3生物金字塔类型,【特别提醒】(1)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现象。(2)数量金字塔可出现倒

4、置现象,如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三者形成的数量金字塔可出现倒置现象。,1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且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 AG/75千克 B3G/125千克 C6G/125千克 DG/550千克,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设黄雀增加体重X千克,则根据题意可列出计算式:(5X/255X/2)5G,XG/75千克。 答案:A,二、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 到生物群落,又从 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 ,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特

5、点:全球性、物质可被反复利用。,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圈,3碳循环 (1)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和碳酸盐。 (2)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 (3)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 。 (4)特点:具全球性,可循环利用。,CO2,CO2,含碳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

6、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2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能量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丁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D碳以CO2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解析:分析图中的信息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呼吸消耗、流向动物、被分解者利用、留在生产者的体内,图中的总和是呼吸消耗、流向动物、被分解者利用,因此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从题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可

7、以循环再生,如碳以CO2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而能量必须由太阳能不断补充。丁作为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员”,因此选项C错误。 答案:C,对碳循环示意图辨析不清 (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2)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依据) 据图判断A、B、C、D各代表哪种成分?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C确定C为消费者,剩下D为分解者。,解读右图 根据与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是生产者,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根据的碳都流向,可进一步判断: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

8、消费者,是分解者。,2010年12月14日,亚洲能源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政府作出了仍要高强度减排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原核生物可能参与其中的_(填序号)过程。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图1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 (2)若图1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2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11010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 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 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_。,(3

9、)图3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图3中的A表示蛙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填“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_。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分析碳循环过程图解中各部分名称,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不能尽量用生物学术语回答。,【正确解答】(1)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可参与碳循环示意图中的过程。缓解温室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减少CO2的释放;二是增加CO2的吸收。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10、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主要是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2)根据图2中的食物关系可知:E是生产者,其余生物为消费者。,若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那么C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11010kJ20%(2108kJ2.5108kJ)15.5108kJ;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是:15.5108kJ20%3.1108kJ。(3)图中的A表示蛙同化的能量,则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

11、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0。,答案:(1)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2)3.1108kJ (3)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K 0,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 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题图表示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情况,所以M应表示光能和CO2等

12、无机物,N表示生产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和CO2,P表示由分解者分解释放的热能和CO2,A项错。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秃鹫属于分解者,B项错。蚊子属于寄生生物,狼与蚊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要小于10%,C项错。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答案:D,利用“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中的难点 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参考图示,很容易理解以下问题:,(1)流经整

13、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刚好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可见,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上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都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从上图可以看出,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等于D1/ W1,因此不会达到100%,一般情况下,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3)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与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值。,2能量传递效率

14、相关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1)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指的是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其同化的总能量中。因此,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3)计算某一生物所获得的最多(最少)的能量规律(设食物链为ABCD):,(4)涉及多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计算时,若根据要求只能选择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其规律如下:,2.如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

15、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据图2可知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图3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25 kg 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相当于图3中的A,解析:分析图中数据可知,16 0001 500 9001%,A项的结论是正确的;根据能量金字塔(图2)的特点,可知为生产者、为初级消费者、为次级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中不包括分解者;图3中的A是生产者,D项正确;对于C项,抓住“至少消耗”去解题,当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全部来自于食物链AB猫头鹰,且传递效率为20%时,消耗的A最少,120%20%25(kg)。 答案:B,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实验假设 案例1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案例2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2实验设计与结论,【典型例题】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在室温(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