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2012届高考化学 新题型测试题1 新课标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9931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2012届高考化学 新题型测试题1 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2012届高考化学 新题型测试题1 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2012届高考化学 新题型测试题1 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2012届高考化学 新题型测试题1 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2012届高考化学 新题型测试题1 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2012届高考化学 新题型测试题1 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2012届高考化学 新题型测试题1 新课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化学高考题型试题(中)第1套 选择题(基本概念)(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特 别 关 注本套题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分类;常用化学用语、化学反应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物质的量等。重点、难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在高考中所占分量:约占10。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本卷包括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2、( )白色垃圾 赤潮 酸雨 光化学污染 臭氧空洞 潮汐 大脖子病 咸潮 水华 A BC D1.B(解析:由于水体中营养物质蓄积过多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种现象在海湾出现时叫做“赤潮”,在淡水中出现时叫做“水华”。对人体有害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时,易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这种现象称为光化学污染。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大脖子病是缺碘引起,。咸潮是海水倒流入淡水江河,致使淡水咸化,人们不能饮用。)高考链接:化学知识常常与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环境等紧密结合,体现社会效用。如2010年高考江苏化学第1题、重庆理综第6题等。2.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

3、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 ( ) 我国将在已有核电站的基础上,将继续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A. B. C. D. 2.A(解析:垃圾的处理不能进行填埋处理,而应进行分类处理,故错。高考链接:本题主要考察如何保护环境及采取哪些措施。有毒气体包括: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设计这方面内容的如2010年高考浙

4、江理综第7题、四川理综第6题。3.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 )天然气 煤 核能 水电 太阳能 燃料电池 风能 氢能A. B. C. D.除外3.B (解析:天然气和煤是不可再生的,且对环境有污染;核能作为今后的新能源也存在着易造成污染的缺陷;水电不是新能源。)高考链接:要明确什么是传统能源、什么是新能源?在高考中,这类题目通常是多种能源组合在一起或组合中涉及一部分关于能源的问题,如2009年高考广东化学第8题、天津理综化学部分第1题,2010年高考江苏化学第1题。因此抓住题目所给的信息和要求来回答是做题的关键。

5、如本题的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涉及的选项就可以否定,这常常就是解答这类组合选择题的方法。4.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节能的是 ( )A电解水制氢:2H2O2H2O2 B天然气制氢:CH4H2OCO3H2C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2H2O2 D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2H2O24.D(解析: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利用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最节能的)高考链接:让学生密切关注化学与生活,运用化学来改造自然,达到学以致用。2010

6、年高考四川卷第6题、重庆卷第6题。5. 下列有关能源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B乙醇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石油产品既可民用,又可用于工业。5.D(解析:煤和石油是化石燃料;汽油中主要含有C5-C11的烷烃的混合物;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高考链接:石油、煤炭、乙醇、氢气、天然气,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能源物质。高考题中常常涉及到这类物质,如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2题。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D水力

7、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6.B(解析: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反应的性质,而加热是反应发生的条件;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高考链接:要准确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和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关于原电池、电解池以及电解电镀的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I理综第27大题,全部是考查有关电解的内容。还有山东理综第31题,江苏化学第5题,安徽理综第12题,北京理综第6题,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0题、北京卷第26题、安徽卷第8题、全国大纲卷I第10题、广东卷第23题、福建卷第11题等。7. 在下列各溶液中

8、,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Fe3+、NO3、Cl B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H+、I、SO32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NH4+、Cu2+、SO42、ClD水电离产生的c(OH) =1012molL1的溶液中:Na+、Fe2+、SO42、NO3 7.C(解析:在A中是黄色溶液;在B中ClO与溶液中的H+、I、SO32皆反应;在D中可能是碱溶液,Fe2+会与氢氧根离子产生沉淀,也可能是酸溶液,Fe2+会与H+、NO3 反应。)高考链接:本题要求学生对不同的介质判断准确,对常见离子的性质要准确理解会应用。考查离子共存问题,几乎每年都涉及,是高考热点之一。如20

9、09年高考全国卷I第7题、江苏化学第7题、四川理综第8题、安徽理综第10题;2010年江苏卷第6题、广东卷第7题、安徽卷第9题等很多。8.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B. 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C. 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D. 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8.C(解析:A项,pH=13也就是意味着C(H+)=110-13molL-1,则C(OH-)=1

10、10-1molL-1,所以n(OH-)= C(OH-)V(OH-)=110-1molL-11.0L=0.1mol,所以N(OH-)=0.1NA;B项,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l2= NaCl+NaClO+H2O(该反应为歧化反应),n(Cl2) =0.1mol,那么转移电子的数目应该为0.1 NA;C项,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都是CH2,则n(CH2)=1.5mol,所以N(C)=1.5NA;D项,标准状况下,甲醇为液态,那么甲醇的物质的量就不是1mol,则所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也不为NA。)高考链接: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察如下知识点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

11、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正确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微粒所含某种微粒的个数;考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子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如2009年高考浙江理综第8题、江苏化学第4题;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9题、福建卷第7题、江苏卷第5题、广东卷第8题、四川卷第7题等很多。9. 将KNO3不饱和溶液wg,恒温蒸发直到有晶体析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可用下图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随蒸发时间(t)而变化的是 ( )9.C(解析:KNO3不饱和溶液在恒温蒸发过程中,浓度一直变大,到有晶体析出后为饱和溶液。)高考链接:图像题在高考题中一般每年都会涉及图像题的。如2009年全国卷I理综第13题;2009年

12、高考全国卷II理综第27题;还有山东理综第15题,天津化学部分第6题,江苏化学第18题,安徽理综第11题,广东化学第15、18、20、22题;2010年高考大纲卷II第9题、安徽卷第8题、重庆卷第7题等也都涉及图像。解答图像题要注意: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抓住图像的原点、拐点、端点及走向。在中学阶段图像包括:溶解度图像,化学平衡图像,酸碱中和滴定图像,电离平衡图像,物质的“量”(包括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等)与沉淀、气体体积、质量分数等的图像。涉及面非常广,考生要注意这方面题目的训练。10. 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

13、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 O2(g)=CO(g);H=393.5 kJ/molB2H2(g)+O2(g)=2H2O(g);H=571.6 kJ/mol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DC6H12O6(s)+3O2(g)=3CO2(g)+3H2O(l);H=1 400 kJ/mol10.D(解析:A中碳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稳定氧化物应该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A不正确;B中氢气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H的不可能是一个正数,B不正确;热化学方程式C中的反应热是甲烷的燃烧热,但是生成的水是气态,所以C也不正确。)高考链接:本题主要考查对燃烧热概念的理解和对热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情况。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和液态水时的反应热。而判断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通常要检查它的物质聚集状态、化学计量数、反应热的数值符号等。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是高考的热点,如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28题第(4)问、全国大纲卷II第7题、浙江卷第12题。11.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