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永久的悔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59585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永久的悔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永久的悔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永久的悔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永久的悔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永久的悔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永久的悔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永久的悔课件 语文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听过这首歌吗?,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永久的悔,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代表作: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检查预习情况,1、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唾手可得(tu) 立锥之地(zhu) 轮廓(ku) 懵懵懂懂(mng) 寄人篱下(l) 耕耘(gng y

2、n) 恃而不恐(sh) 俯拾皆是(f) 简陋(lu) 够呛(qing) 孤苦伶仃(lng dng),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望九之年:接近九十的年纪。望,(年龄)接近。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这里形容后悔的事太多。也可说 “俯拾即是”。 离乡背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迫不得已).也可说”背井离乡”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多用于“无立锥之地”)。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生活。,2、注意下面词语的意思:,一、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永久的悔”;这个“悔”字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文章围绕哪个字展开

3、?文章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理清课文层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听朗读,完成下面的作业:,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作者“永久的悔”原因是:,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这个“悔”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 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一个“悔”字贯穿文章始终 一、(1-2)开篇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二、(3-9)中间叙事道明悔的缘由 三、(10-11)结尾点题突出永久的悔 作用首尾呼应,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看一看,想一想,季羡林6岁以前,同母亲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母亲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在

4、他心里占据了重要位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6岁时,季羡林离开家乡,到济南投奔叔父,入私塾读书,从此以后,就离开了母亲,后来有两次短暂的会面,但都是由于回家奔丧,留的时间也都很短暂。那时,想着母亲多少日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他发誓要在大学毕业后迎养母亲。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季羡林上大学二年级时,母亲就去世了,回到老家时,母亲已经躺在棺材里,连遗容都没能见上。此后数十年,季羡林一想到母亲就会泪流不止。,我读过季老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悔,我读了很多很多遍,每次读的时候,那种痛的感觉永远新鲜。我们山东有句老话,说“儿子长得特别像妈”,所以我问季老:“你长得像母亲吗?”没

5、有想到季老说:“不知道,我母亲什么样子我记不清了。”“一张照片都没有?”“没有,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还有照片?”“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了。特别有一点,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我曾经暗暗立下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6、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的身边。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摘自倪萍“聊天”手记:我与季羡林先生聊永久的悔,看一看,想一想,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一、作者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幼年的生活情况有什么特点?请说说你的感受? 二、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作者家境贫穷、缺食少吃? 三、本文题为永久的悔,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回忆自己吃的经历。作者这样写是否离题?为什么?(用原文回答)具体都有哪些吃的呢?,四、读下列句子,结合课文,体会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厚感情。,(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2)

7、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 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1)母亲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都贡献给了这个家和子女。,(2)母亲一辈子过着穷苦的生活,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做子女的永远也报答不了。,(3)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3)母亲那惆怅、失望、悲伤的样子,永久地定格儿子的心中。每想至此,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4)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

8、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4)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这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也饱含了做儿子未能尽孝的无穷悔恨!,明确:树想安静下来而风却不停地刮得它乱晃,子女想奉养亲人而亲人却不在了。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及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体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_,什么_,什么_,什么_,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的“红的”。,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动物也知报母恩, 那么,人呢?,母亲,节日快乐,游 子

9、 吟 (唐) 孟 郊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相通之处:都表现了母子间难以割舍的深情,体现了人间母爱的伟大 启迪:我们应该格外珍惜亲情,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孔子说:“现在的人所谓孝顺,只是能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人也能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能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重孝道、事父母,要出于诚敬,而不止于物质上的奉养而已。,孔子还说:“侍奉父母,如果我们觉的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婉言相劝。如果父母不听,我们还是要尊敬父母。尽管内心忧虑,对父母却并不怨恨。”,课后作业:,看视频,卧冰求鲤.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尽孝心?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以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的不足,并思考应该如何去回应、去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课后练笔:,1、母爱无私,母爱伟大。生活中你一定也深有感触,请用简短的语句写出你的感受。,2、以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