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课件 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38503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课件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课件 北师大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仲淹,教学目的 朗读、背诵全文。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解题,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

2、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请听朗读,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1 段) 第二部分(24段) 第一层(2段) 第二层(3、4段) 第三部分(5段),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

3、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要点勾勒,全文分三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三、四段为第二部分,写观巴陵胜状,览物之情各异。第二段为第一层,先写洞庭湖全景,接着由景入情,由“(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句引起下文。第三、四段为第二层,承上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第五、六段为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

4、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总,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气势非凡,宽阔无边,湖光山色,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

5、么?,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第3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分,第4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6、,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7、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结构图示,岳阳楼记,一.写作缘由,背景:谪守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二.巴陵胜状,览物之情,岳阳楼大观:横无

8、际涯,气象万千,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阴悲 晴喜,抒情,三.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忧 后乐(主旨),议论,分析鉴赏,1了解作者的基本构思和文章的特色 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不写岳阳楼历史和重修经过,也不泛泛铺陈周围湖光山色,而是抓住不同的人对景物所产生的不同之情,引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从而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文章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在一起,以叙事作引子,写景引出抒情,抒情诱发议论,环环相扣,有力地揭示了主题。,2本文在语言上骈散句交错使用,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

9、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小结,固国不以山溪之

10、险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面山而居 居十日,一词多义。,国,或,居,国防,国家,国都,有时,或许,处在,居住,停了,初极狭,才通人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则有心旷神怡 土地平旷,屋舍严然,通,通过,顺利,通晓,旷,开朗,宽广,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具,同“俱”,全,都,属,同“嘱”,嘱咐,虚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所以动心忍性 其必曰 其喜洋洋者矣 必先苦其心志,以,其,来,因,凭,用来,代词:他,他们,语气词,代词:他的,4、成语: 政通人和 浩浩汤汤 一碧万顷 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百

11、废具兴, 下面用谈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练习一,下面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衔远山,吞长江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练习二,这段文字选自 , 作者_,他是_(朝代)_家、_家。,“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 A“迁客

12、骚人”和“商旅”。 B“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C,“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君”和“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指的是_,这种人的忧乐观是_,_。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并勉励朋友_。,滕子京,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

13、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练习三,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对本文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B,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浩浩汤汤( shng ) 宠辱偕忘( ji ) B岸芷汀兰( dng ) 谪守巴陵郡( zh ) C一碧万

14、顷( qng ) 霪雨霏霏( yn ) D心旷神怡( y ) 阴风怒号( ho ),C,ho,tng,xi,练习四,对下列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好的景色) 朝晖夕阴(日光)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任太守) 百废具兴(兴办) C南极潇湘(尽) 薄暮冥冥(跟“厚”相对) D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C,下列画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去国怀乡 敌国外患 C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

15、之。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D,下列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希文,宋朝 家、 家。,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 ”的远大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学,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政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出对加点字“或”、“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 因为 B或者 心情 C也许 心情 D或者 因为,C,请给下面一句话划分节奏。 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选出对“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悲苦两种情况。 B指“唐贤”与“今人”这两种不同的人。 C指“迁客骚人”中览物而喜与览物而悲的两种情况。 D指“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