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2-4-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63958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2-4-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 2-4-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 2-4-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 2-4-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 2-4-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2-4-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2-4-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19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1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抒发美好愿望。下列最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是()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D“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文革”结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因此所选答案应该含有这一信息。A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选项B是在大跃进运动时期,选项D无法判断,都要排除

2、。根据“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可知当时十年“文革”已经结束,根据“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可知改革开放给新中国带来了希望。因此选C项。2(2011镇江模拟)在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汲取的历史教训决定从明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_上来。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文中空白处应填充的内容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建设和文化革命方面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1978年12月25日的时间可以判断出社论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的内容。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

3、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2011银川模拟)“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ABCD答案A解析由“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不难判断此次会议应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党开始

4、全面拨乱反正,故错误。4(2011揭阳模拟)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1978年我国仍然是人民公社体制。而安徽省委的做法是把土地借给农民耕种和荒山湖滩谁种谁收,完全脱离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劳动、收获物归集体的做法。故其做

5、法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5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人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答案D解析从时间上判断,EF段的时间应该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D项正确;A、B项由时间即可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6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A上海B广州C南京D厦门答案A解析抓住“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这一信息可知是上海浦东,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上海合作

6、组织。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最早的民族企业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7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中央对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成果的肯定深圳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经济特区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排头兵”地位深圳经济特区肩负着自治管理权和自主经济管理权先行探路的特殊使命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我国对外开放内容的考查,可以采用排除法。经济特区只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故错误,排除含的选项。8(2011北京日坛中学第一学期

7、摸底)1992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上述言论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苏联解体提供的教训答案C解析制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在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A项时间不符;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是在20世纪80年代,B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

8、一个新的阶段,C项正确。9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下边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经济结构图中有“三资经济”,这是改革开放后的特有现象,故D项正确。10(2011琼海模拟)“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

9、本质问题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答案C解析概括起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手段和方法,不是区别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二者之间不存在着根本矛盾。第三,计划和市场要结合。这样,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志这样一个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正确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11“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从中国的

10、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全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

11、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自出于何种考虑?(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3)材

12、料三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4)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1)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解决资本短缺问题。(2)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

13、对外开放格局。(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财富和支柱。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票证开始大规模运用于社会生活并扩展至全国范围。(1)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发行了大量粮票、布票等,当时为什么要发行这些票证?材料二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票证。从1993年1月1日起,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 (2)盛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票证为什么在20世

14、90年代逐渐失去作用并退出历史舞台?材料三2009年上半年,我国杭州和宝岛台湾等地方发放消费券,将此作为直接刺激消费的应对之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于是全民分红作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社会公平的建议成为全社会的焦点。其中,杭州市、区两级财政总计拿出1亿元税收向67万人发放消费券,其中企业退休职工、残疾人等人员每人领取200元消费券,市、区两级特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每户领取200元。(3)材料三中提及的消费券与材料一中的票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作用?(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困难,粮食供需失衡;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粮食产量大增,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这一目标的确定。(3)有助于改善解决低保、特困家庭的生活,是社会福利的一种表现;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4)认识: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国家政策的调整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