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6394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梯级巩固+课后落实: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3金华十校模考)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12题。年均温3.6年降水量355 mm年均温4.9年降水量881 mm年均温6.8年降水量361 mm年均温4.0年降水量630 mm年均温3.6年降水量523 mm1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BC D2与江汉平原比较,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B肥沃的土壤C雨热同期的气候 D地广人稀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五个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和位置偏西,根据东北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可以判断降水量小于4

2、00mm的和与这两个区域对应,再根据和的纬度可以判断V的年均温比低,所以可以判断和对应,和对应。、三地根据其纬度可以判断纬度最高,其气温最低,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由此可以判断对应中气温最高、降水最多的,对应中气温最低的,则对应。第2题,地区位于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相对于江汉平原来说的最大优势,杂交水稻技术在各地都有应用,东北的黑土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都很肥沃,两地都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但江汉平原的水热条件远比地区(三江平原)要优越。答案:1.D2.D(2013淮南模拟)读图,完成35题。3图示区域农作物的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A平原起伏较大B高温多雨C人口密度较小 D复种指数高解析:选

3、C。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为我国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农产品有大量剩余,因而商品率高。4地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A天然林减少 B土地盐碱化C洪涝灾害 D沙尘暴解析:选A。地位于河流的源头,为长白山地,天然林破坏严重。5下列属于该地区优势农产品的是()水稻 小麦大豆 棉花A BC D解析:选A。东北大部分地区的热量不能满足棉花的生长需要,因而东北地区几乎没有棉花的分布。(2012高考安徽卷)图甲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乙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67题。6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

4、增加政策支持农业劳动力增加科技支撑ABC D7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 B市场C土壤 D机械化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安徽省耕地面积变化较小,因而粮食产量上升与科技水平提高、政策支持有关;受工业化和城市发展影响,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总体上是不断减少的。第7题,对于蔬菜瓜类农产品,市场是最重要的区位因素。答案:6.D7.B(2012高考海南卷)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810题。8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A耐旱 B耐涝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9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5、()A干旱 B洪涝C台风 D冻害10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降水少, 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解析:第8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枣树有耐旱的特征。第9题,甲地位于内陆地区,且纬度较高,近冬季风源地,故多冻害,台风灾害不可能出现,洪涝和干旱不是枣树的最大自然灾害。第10题,该地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是小枣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答案:8.A9.D10.A(2013蚌埠高三模拟)结合材料,回答12题。材料1: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2: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

6、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解析:第1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条件差异明显

7、。第2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答案:1.B2.D(2013大连名校模拟)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健康,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34题。3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A光、热、水充足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4珠三角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地价上升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

8、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 A BC D解析: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病虫害少。这些是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条件。第4题,由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小,粮食种植减少;农业生产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珠三角地区水源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全球变暖会使珠三角地区的气候更适宜水稻生长;珠三角地区海水倒灌尚不明显。答案:3.B4.D

9、5(2013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读东北地区组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所示东北地区地形的主要特征是_,A、B、C三处河段中含沙量最大的是_河段;可能会出现凌汛的是_河段。(2)黑土的有机质含量高于黑钙土,图b中黑土与黑钙土的分布地区不同,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C地形地势 D土地利用(3)图c中,水稻、小麦、玉米分布的位置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上述粮食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属于_农业。(4)为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东北地区已普遍停止开垦荒地,并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简述东北平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解析:(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

10、里,辽河含沙量最大,C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2)黑钙土和黑土的分布差异取决于水分条件。(3)图c中水稻、小麦、玉米分布不同主要取决于热量,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4)提高科技水平、延长生产链、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平原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AC(2)B(3)热量商品谷物(4)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6(2013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期中)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

11、、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材料2:据统计,图中A省现已有水土流失面积2.64万km2,占该省总面积为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有178万亩。(1)甲、乙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试分析甲、乙两河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2)A省南部和西部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3)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带动该地区脱贫致富?解析:第(1)题,甲、乙两河流域处在我国季风区,降水年际变化

12、大。夏季风的强弱,影响着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强,雨带在此地区滞留时间短,常出现旱灾。夏季风弱,雨带在此地区停留时间长,再加上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此地区形成涝灾。第(2)题,图示地区的南部和西部主要是丘陵、山地地形,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由于长期陡坡毁林开荒,地表裸露,水土容易流失。第(3)题,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和立体农业。答案:(1)气候因素:受夏季风活动强弱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的较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长,降水量大,常形成涝灾;夏季风活动较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滞留时间短,降水量小,常出现旱灾。地形因素: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3)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区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