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78686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林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林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林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林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林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林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林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5月调研考试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级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试范围:1、2讲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娇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2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陕西关中的周国,击败了强大的商王国,代之而为中国的主人。对此,周人提出“天命糜常,惟德是亲”的理论。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A. 甲骨文是了解这一史实最有价值的材料B. 周克商,显

2、现出周人的文化制度优势C. 周人认为天命和道德是政权存亡的关键D. 周克商,开启了古代王朝更替的序幕3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材料反映了该制度A. 源于自然法则 B. 体现神权思想 C. 强调等级对立 D. 规范社会秩序4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 因孔子收到历代推崇 D. 由分封等级体系决定5西汉简书中赵正书记载:“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环(还)

3、至白(柏)人而病,病笃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这与史记中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明显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史料记载矛盾导致历史真相无法被探知,应兼存异说B. 史记中关于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不能成立C. 赵正书的记载与史实不符,表明其史料价值不大D. 赵正书丰富了我们对历史记载存有多种可能的认知6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热播,据史书记载:“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 强化了君主个人独

4、裁 B. 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 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7汉代皇帝秘书处有六尚:尚衣、尚事、尚冠、尚席、尚浴、尚书;宰相秘书处有东曹、西曹、户曹、法曹、尉曹、兵曹、金曹、仓曹等十三曹。由此可见A. 汉代中央官僚体制成熟 B. 秦汉以后皇权专制趋势C. 相权已凌驾于皇权之上 D. 当时国家事权在宰相府8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 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 各

5、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C. 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D. 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9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C. 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D. 隋唐实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10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A.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 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C. 东南沿海文化的影响力上升 D. 造

6、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1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C.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12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服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对“三服官”的理解正确的是A. 采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B. 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开放性C. 其生产的产品质量精美D. 其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市场13近期据韩非子外储说右记载,战国初吴起的妻子“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

7、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出之”。为什么纺织品的幅要合于度呢?因为“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礼记王制)。这说明战国时期的纺织品A. 使用花楼机织成的 B. 有严格的尺寸标准C. 主要用于贵族使用 D. 被官营手工业主导14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生产C. 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D.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1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

8、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A. 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 经济各部门发展并举C. 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 经济发展与环保同步16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A. 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 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 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 D. 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17读史举要中说“他们一部分是从旧贵族下降而来,大部分则由庶人上升而成。他们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工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纷纷要求参加政治活动。此外,还有以当兵为职业的武士

9、,又有所谓隐士和任侠之士。”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 社会转型推生新的阶层 B. 血缘世袭的统治阶层消亡C. 社会结构逐渐趋于简单 D. 土地私有制推动生产关系变革18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A. 重视教化 B. 心由性生 C. 心外无物 D. 人性本善19中国古代,“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而儒家民本主义的警辟词句“爱民”“重民”“恤民”则常被后世引述。这说明A. 民本主义可以完善皇权政治 B. 民本主义与皇权政治对立C. 儒家思想可以制约绝对君权 D. 儒家推崇明君反对尊君论

10、20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B. 孔子的地位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战国时期各家思想渐趋相似21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B.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C.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 食之利也,以知饥而

11、食之者智也2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 儒家 B. 法家C. 墨家 D. 道家24“在于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一蚀。五十六子月亦一蚀。蚀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体

12、现的思想正好相反的是A. “道法自然” B.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C.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D. “天行有常”25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C.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26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 “独尊儒术”

13、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C. 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27吕思勉先生说:“假使魏晋以后,在商业上,有运巴蜀之粟,以给关中的必要,木牛流马自然会大量制造,成为社会上的交通用具的。不然,谁会保存它?”他意在说明A. 科技发展由商业来决定 B. 巴蜀与关中地区经贸联系松弛C. 社会需求促进工艺进步 D. 动荡的社会环境阻碍商业发展28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 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 专注于对“天时”

14、“农时”的关注C. 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 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29下图是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我国古代科技发明A. 涉及领域有限 B. 均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目的C. 注重理论探索 D. 受益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30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A. 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 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C. 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 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31在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遂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得到以后历代的遵循。这说明A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