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练习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4376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练习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练习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练习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练习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京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练习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练习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练习试题苏教版【会员独享】(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南京一中高三语文综合模拟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侪辈(chi) 罹难(l) 哀恸(tn) 仁爱孝悌(t)B名宿(xi) 巨擘(b) 翘楚(qio) 蜚声文坛(fi)C妊娠(shn) 吐哺(b) 叨扰(do) 舐犊之情(sh)D炫富(xun) 奢靡(m) 绯闻(fi) 名噪一时(z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上海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

2、论纷纷,闪烁其词。C林纾是一位“有创作精神”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连原作中的幽默风味也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3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

3、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答: 4荷花进入盛花期,我市楹联家协会出了两个上联。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拟写下联。(5分)(1)仙子凌波,莫愁湖畔无穷碧;答: (2)碧波红萼,绿叶清风,赏花人向何处去;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

4、。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

5、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相为

6、之 唯:希望 B尚奚顾子言 顾:考虑 C绝海之商 绝:横渡D何月之拘 拘:限定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3分) 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孔戣是通

7、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3分) (2) 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4分) (3) 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赵令畤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

8、只消几个黄昏?注释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分)答: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分)答: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4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学科网(1)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桃李不言,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4)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5)胭脂泪,相留醉,几

9、时重? !(李煜乌夜啼)(6)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7)月,常常寄寓人们的相思之情。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了与爱人别离后内心的凄凉之情;张九龄望月怀远“ , ”则叩动了天涯儿女的共同心弦,经久不息地响彻在中华大地。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陈启文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睛时,到处都亮了,透过远郊越来越茂密的树林,可以看见辽阔天际的云霞,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环。这就是我对北京

10、的感觉。此时,我完全被唤醒了。北京永远都让你以一种庄严的眼光去打量。这其实与天安门无关,与故宫无关。即便你去看街边上一个卖纸烟的北京大爷,也能通过他,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某种尊严。很少听见北京人吆喝。你要跟他砍价,没门儿。北京不是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让你感受到那种首善之区的宽容,也总给你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势的逼迫,甚至有些霸道,总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坐在出租车上,那位的哥随时会命令你把保险带系上,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北京之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距离上。从北京的一个地方到北京的另一个地方有多远?这距离是以时间的方式存在着

11、,而不是以道里计。我算过,从东土城到北京西站,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这在我们那儿,差不多是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这还要看顺不顺利,总在你尚未精确的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你可能已经遇到了堵车。一切都已仿佛置于某种无名的意志下,被堵住的车辆不会像别的地方那样四处泛滥。它们依然秩序井然地排着队。没有人想要超车,没有人骂娘,更没有旁门左道可走。北京人脾气小了,脏话少了,反而更大气了。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太多的蓝图。太多的建筑工地,太多的轰轰烈烈的挖掘机和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小旗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一群寂静地飞过的鸽子北京的心脏部

12、位,被一块一块地掏空了。北京拆了牌楼,又开始拆团城。到现在,尽管故宫还在,天安门还在,但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四下一望,到处弥漫的现代气息已经明显占了上风。北京的大不仅是城市之大,而且是时空之大,巨大的、空旷深远的城市空间和渺小的个人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在这里更能感觉到,你作为个体生命的渺小,以及占有时空的局限和短暂,那一种悲凉与虚空,也让你更能找回一个人的谦卑。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你会在比任何一座城市生活都要清醒,都要有宿命感。在北京,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只要你安静地凝望,时间长了,你会感觉这里潜伏隐蔽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生死不渝的维系,以及,坚守下去的那份信心,是我这样一个匆匆过客难以理喻的。从我二十出头第一次上北京,到现在,这是我命里往返得最多的一条路,而北京仿佛永远是一个我行将抵达的却又仿佛一直没有的城市。天才的卡夫卡早已替我描述出了那种最真切也最虚幻的感觉,北京是我远远就看得见的城堡,我一直没有找到进入它的方式。最后,我只能选择离去。每次离开北京时,我都会下意识地深深凝望,我看见过的,我还没有看见过的。从一些日子,到另一些日子,在我的视野里不断涌现,又渐渐退向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