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学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14808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学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学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学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学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学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能量名称,知道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并能自觉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有关问题。3.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4.能独立或采取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探究内容。二、学法指导1、密切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系,紧密结合先有的生活经验及社会知识;2、主要是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用多种形式交流信息、理解和体会,加强讨论和交流;3、能量的转化实验、小球摆动实验一定要亲身做一做,教材提供的实验实际上是根据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设计的,根据实际条件,可以

2、灵活处理另行设计;4、在学习中,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及其意义多做一些了解,使自己明白永动机是永远制造不出来的,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以少走弯路;三、释疑解难1能的存在形式:机械能、电磁能、内能、化学能和核能等。2化学能:是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3核能:是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四、自我检测1瀑布从高山上飞泻而下,落地后水温稍有升高,这是能转化为能。2发电机发电时,能转化为能。 答案:机械;电3下列能的转化中,属于

3、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D )A、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B、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C、摩擦生热D、燃料燃烧时放时4关于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机械能守恒B、能量正在消失C、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D、减少的那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的总量保持不变5下列事实中,属于利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C)A、打气筒打气时,筒壁温度升高B、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使冷水变热C、古代人钻木取火D、水壶中水沸腾后,水蒸气使壶盖跳动6下列现象与对应的能的转化关系正确的是(AB)A、子弹打进墙壁的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电熨斗通电后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C、燃烧木柴把水烧开的过程中,木柴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使用

4、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电能7为什么人造地球卫星在转道上运行时不会被烧毁,而当它进入稠密的大气层时,就会被烧毁?请从能的转化角度来回答。五、交流园地六、课外空间永动机不能制造 热力学发展初期,热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是人们研究的主题。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上和运输上都相当广泛地使用蒸汽机。人们研究怎样消耗最少的燃料而获得尽可能多的机械能。甚至幻想制造一种机器,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却能不断地对外做功,这就是所谓的第一类永动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促使人们都去研究热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问题。迈尔(J.R.Mayer)第一个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而此定律得到了物理学界的确认,却是在焦耳(J.P.Jo

5、ule)的实验工作发表以后。焦耳在18401848年间做了大量实验,测定了热与多种能量的相互转化时的严格的数量关系。以往热的单位是cal(卡),功以erg尔格)为单位,焦耳的实验结果为1cal=4184107erg,这就是著名的热功当量。此后,更准确地测定为4184107erg,即4184J(焦耳)。焦耳实验表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通过适当的装置,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相互转化中,能量的总数量不变。能量守恒转换定律的建立,对制造永动机的幻想作了最后的判决,因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为:“不可能制造出第一类永动机”。由此可见,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涉及热现象领域内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质运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属性。恩格斯对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曾经给予很高的评价,将它和细胞学说及进化论相提并论,称它们是揭示自然界辨证发展过程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