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朦胧诗的古典底蕴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1031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朦胧诗的古典底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议朦胧诗的古典底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议朦胧诗的古典底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朦胧诗的古典底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朦胧诗的古典底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朦胧诗的古典底蕴姓名:王荣鑫 班级:中文0802 学号:200808580218 手机:15158133386(531986)电子邮箱:中国古代的诗词,唐代是一个顶峰,在整体上,宋词的艺术成就不如唐诗,元曲的艺术成就又不如宋词,再后来的诗词更是日渐没落。现当代诗歌也大致表现出一种类似的趋势,新诗一开始缺乏美感,胡适、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尝试,更多的是一种行为艺术,而非诗歌艺术。到了徐志摩那里现代诗歌达到了一个顶峰,闻一多、戴望舒等诗人也处在这个顶峰附近。但从40年代起,诗歌就在走下坡路,建国以后诗歌更是成了一片沙漠。不仅诗歌,整个中国当代文学都一地鸡毛。而文革之后,朦胧诗的昙花一现成了现代文学

2、沙漠上的一块绿洲。今在现当代情诗的古典底蕴启发下,就朦胧诗的古典底蕴作尝试性分析。一、朦胧诗正名许多艺术流派的名称来源于对手的批评和讽刺,比如法国的印象画派和英国的荒诞派文学。朦胧诗派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冠以“朦胧”之名。年第期诗刊刊载了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的文章,对那些“写得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的作品,称为“朦胧体”。“朦胧诗”的名称遂开始被广泛使用。(洪子诚朦胧诗新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月,第页)朦胧诗的确是“朦胧”,它完全不同于大跃进和文革时期那种直白的毫无保留的诗歌表达方式,它所使用的意象也完全

3、不同于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流行的“高大全”形象。以至于,习惯了文革中直白的诗歌的批评者,难以接受这种“朦胧”。但是,我们读过中国古代的诗歌,读过中国现代的诗歌,我们会发现,“朦胧”才是诗的常态,而直白则是诗的非常态。含蓄是中国古典文学一大追求,中国现代诗歌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这种风格。虽然人们称李商隐为朦胧诗人,但只是在强调,李商隐的诗比其它的诗歌更为朦胧,并不是说其它诗歌就不朦胧。所以,称文革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一些诗歌为“朦胧诗”恰恰是对这些诗歌的肯定。这一时期的诗歌是对中国文学的古典底蕴的一次回归。二、朦胧诗人群的古典承袭朦胧诗不是朦胧诗人的独创,他们的诗歌纵向上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横向上学

4、习西方的古典诗歌和现代主义风格。在文革那种扫除“封资修”的浪潮中,成长出来如此具有古典底蕴的诗人,让我们不得不好奇,他们是怎样做到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的。朦胧诗代表诗人舒婷师承著名诗人蔡琪矫,北岛师承著名诗人牛汉,他们从老师那里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从老师那里获得诗歌的真谛,更重要的是从老师那里读到“禁书”。没有这些古典传承,就不会有朦胧诗,中国当代文学也就真是一片沙漠了。三、创作精神上的古典底蕴朦胧诗的创作,其意义不亚于唐宋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对魏晋以来辞藻堆砌式文学的反叛,朦胧诗是对建国以来,直白诗歌的反叛;古文运动是对先秦两汉文学的回归,朦胧诗是对诗歌古典意蕴的回归。正如顾城的名诗一代人所

5、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又如北岛:假如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就把握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朦胧诗,既是诗人人性压抑的反弹,也是知识分子良心的觉醒。他们自身承受的苦难难以忍受,作为知识分子所肩负的责任也鞭策他们愤然前行。因此,朦胧诗的创作精神是中国古典文学底蕴的集中展现。四、诗歌意象的古典底蕴意象是诗歌的核心。探讨朦胧诗的古典底蕴最终要落实到朦胧诗的意象上来。本文第一节说过,朦胧诗的意象不同于文革时期的“高大全”形象,而是一种古典底蕴的回归。这在舒婷的诗里表现很突出。舒婷在秋夜送友中有一段:我常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不学那顾影自怜的鹦鹉朝朝暮暮离不开金丝笼将这段

6、诗翻译成古诗,不妨用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舒婷的另一首诗致橡树:中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岂不就是“在地愿为连理枝”?还有神女峰中:“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要那些虚名浮欲又有何用,不如真实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与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遥相呼应,共同呼唤着最为淳朴的生活。北岛也是这么说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顾城的别里:“就像水中的落花,就像花上的露水”,这两种意象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入“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无语怨东风。”还有“梨花带雨”,花自飘零水自流。在食指的相信未来中有“我之所以坚定的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在北岛的回答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诗句:“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这不是巧合,这是一种历史观,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就是相信历史的评判,相信历史给予的公正的评判。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显现的价值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盍棺”,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公论。我对朦胧诗的认识极浅,本不敢班门弄斧。但由于对朦胧诗的喜爱是真实的,便借这个机会总结一些自己对朦胧诗的看法,此后我将继续认真的研读作品,尽力弥补认识中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