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穴位注射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58316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穴位注射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穴位注射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穴位注射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穴位注射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穴位注射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穴位注射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穴位注射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棱针法,概念:三棱针法使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 少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 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1、点刺法 (1)点刺穴位 (2)点刺血络 2、散刺法 3、刺络法 4、挑刺法 三、临床应用 四、注意事项,皮肤针法,概念:是用皮肤针叩刺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是由古代“浮刺”“毛刺”“半刺”的发展而来。 一、针具 二、操作方法 1、持针姿势 2、叩刺方法 3、刺激强度 ,弱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较短,局 部皮肤略潮红,患者无疼痛感觉。适用于年老体 弱、小儿、初诊病人,以及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 强刺激:用较重的腕力叩刺,针尖接

2、触皮肤的时间稍长,局 部皮肤可见出血,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觉。适用于年 壮体强,以及肩、背、腰、臀等肌肉丰厚处。 4、叩刺部位 (1)循经叩刺 (2)穴位叩刺 (3)局部叩刺 。,三、临床应用 1、适用范围 2、处方显示 3、注意事项,皮内针法,概念: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 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需要 持久留真的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 一、针具 1、图钉型 2、麦粒型,二、操作方法 1、图钉型皮内针 2、麦粒型皮内针 三、临床应用,1、适用范围 2、处方显示 3、注意事项,电针法,电针法是用电针仪输出的脉冲电流,通过毫针等作用于人体腧穴,以治疗疾病的

3、一种方法。 电针法能代替人力长时间行针;能准确调整刺激量;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加上电刺激可以提高疗效。,电针仪器 电针仪器采用电子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易于操作,便于操作的优点。可使用交直流两用电源,可输出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便于,(一)电针常用的输出波形 (1)密波:一般频率高于30赫兹的连续波称为密波 作用;能降低神经 应激能力,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肌肉和血管痉挛。 (2)疏波:一般频率低于30赫兹的连续波称为疏波。 作用:刺激作用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张力。常用 于治疗痿证,各种肌肉、关节及韧带的损伤。 (3)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形,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 各约

4、1.5秒。该波能克服单一波形产生电适应的特点,并 能促进代谢、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症水肿 等。常用于外伤、关节炎、痛症、面瘫、肌肉无力等。,(4)断续波: 是有节律的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组合波。断时在1.5秒内无脉冲电输出;续时密波连续1.5秒。该波形机体不易产生电适应现象,其刺激性强,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二)操作方法 1、配穴处方 可在神经干通过处和肌肉神经运动点取穴。 面神经: 听会、翳风 穴 三叉神经:阳白、四白、下关、夹承浆穴 臂丛神经:天鼎、颈夹脊67穴 尺神经: 青灵、小海穴 桡神经: 手五里、曲池穴 正中神经:曲泽、

5、郄门、内关穴 坐骨神经:环跳、殷门、 胫神经: 委中 腓神经:阳陵泉 腰神经:气海俞 骶神经:八髎穴,2、电针方法 首先检查各部位旋钮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将输出导线夹夹于毫针上;逐渐调整刺激量,刺激量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一般持续通电1520分钟 治疗结束后,将各个旋钮归零。,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范围 (二)处方示例 (三)注意事项,穴位注射,概念,概念,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有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特点,针具和常用药物,(一)针具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浅,选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和针头。 (二)常用药物 1.中药

6、制剂 如复方当归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 如维生素B1注射液等。 3.其他常用药物 如葡萄糖注射液等。,操作方法,(一)处方选穴 (二)操作程序 (三)注射剂量 (四)疗程,操作方法,1、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2、根据穴位注射的特点,常结合触诊法选取 阳性反应点,其触诊部位一般某些特定穴。 3、选穴宜少而精,以12个腧穴为妥。 4、宜选取肌肉较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一)处方选穴,操作方法,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推进。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注

7、入速度宜缓;急性病、体强者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 如果注射药物较多时,可将注射针由深到浅,边退针边推药,或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二)操作程序,操作方法,操作方法,5%10%葡萄糖每次可注射1020ml。 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和特异性药物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量的1/101/3。 中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14ml。,注射 部位,(三)注射剂量,耳穴每穴注射0.1ml,面部每穴注射0.30.5ml,四肢部每穴注射12ml,胸背部每穴注射0.51ml,腰臀部每穴注射25ml。,药物 性质,操作方法,(四)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烈者也可隔23日1次。 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后, 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应范围,穴位注射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证大部分可用本法治疗。,注意事项,1、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禁忌及 毒副作用。凡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必须先作皮试。 2、不能将药液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 3、穴位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 4、颈项、胸背部腧穴注射时,不能过深,以防误伤重要脏器;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不宜作穴位注射。 5、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药量也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