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黄瓜网室杂交高产制种技术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4774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黄瓜网室杂交高产制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黄瓜网室杂交高产制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黄瓜网室杂交高产制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黄瓜网室杂交高产制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黄瓜网室杂交高产制种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黄瓜网室杂交高产制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黄瓜网室杂交高产制种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瓜网室杂交高产制种技术吴小波 文广轩 周海霞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450005)春黄瓜杂交制种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春黄瓜的生产和市场供应。近年来黄瓜种子的需求量上升,要提高种子产量,一方面是扩大制种面积,另一方面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制种面积投人大,选择基地严格,受到限制因素多,笔者一直从事黄瓜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因此我们从 1997 年开始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黄瓜杂交高产制种采种技术,现将黄瓜杂交高产制种采种技术总结如下:一、制种地块的选择黄瓜系浅根生作物,忌连作,最适于在松软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壤质土及沙壤土中生长,而前茬没有种植过瓜类蔬菜的更佳。冬天深耕冻垡,春暖消冻后,

2、再深耕一遍。二、育苗 1、挖苗床 于 3 月上中旬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建阳畦。为了移栽方便,可建在制种田的一头。苗床为半地上式,宽 1.5-2m,床深 30cm,苗床长根据栽植面积而定,一般亩制种田需建父本畦 12m2,母本畦 35m2。苗床四周压实,防止落土。2、装营养钵 用报纸或牛皮纸做成高 10cm、直径 8cm 的营养钵,每亩要求营养钵 7000 一 7500 个;用过筛的没有种过瓜类的无病菌园土 6 份,过筛腐熟有机肥 3 份,草木灰 l 份,另每 l m3 营养土加尿素 200g,磷酸二铵 1-1.5kg,磷酸二氢钾 300g 左右(注意,无机肥不可过多,防止烧苗) ,多

3、菌灵适量,充分混合均匀过筛,装入营养袋内,排到阳畦内,用脚踩实,露出纸边以利于点种,并把袋与袋间的缝隙用细土填实。3、浸种催芽 将父母本种子分别放入 55 一 60温水中进行温汤浸种 10 min,并不断搅拌,之后降温到 28 一 30浸种 4 一 6h。将种子捞出沥干后包在干净湿纱布中,于 28-32下催芽 24 小时即可出芽。催芽同时即可灌坑,水量为苗床内营养钵高的 2 倍。灌足水后,用薄膜覆盖苗床,第二天早上,揭开薄膜,用细竹杆头将营养钵的泥皮挑破,即成一个播种孔,播种后盖上细土,盖土厚度为种子厚度的 3 一 4 倍,随后用竹竿支好拱棚,盖上无滴膜。父、母本要分畦育苗,这样便于管理,一般

4、亩需母本 150g,父本 50g。4、苗床管理 3-4 天后即可出苗,80%幼苗子叶完全展开后,即可放风,放风量由小到大,苗床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 25 一 30,夜间控制在 12 一 13。7 一 10 天后视天气状况即可揭起四周薄膜进行放风炼苗。幼苗期一船不追肥浇水,以防幼苗见水疯长。定植前 7 天要逐渐去掉棚膜,进行炼苗,无特殊天气(寒流、下雨等)不再覆盖薄膜。苗床湿度大,低温时易得猝倒病及立枯病,可用敌克松、代森锰锌、抗枯灵等药防治。三、定植 1、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重施基肥,亩施有机肥 4 000 一 5 000kg、磷酸二铵 60 一 100 kg、钾肥 30 kg,饼肥、微肥适量。拉

5、线做畦,畦宽 1.1 一 1.2m(畦背宽 45 Cm,垅沟宽 65 一 75 Cm)。在畦内亩施黄瓜专用肥 25 一 50 kg 或二铵 10kg,沟施于畦中间,每畦开定植沟 2 行,深 20Cm,行距 45cm。2、扣纱网 于定植前扣上纱网,纱网棚的立柱高 2 一 2.5m,下埋50Cm,柱的行距为 4m,柱距为 5m,用 8 一 10 号铁丝将立柱上端相互连在一起,在四周固定好,上盖纱网,并用土压实纱网。早扣纱网,可防止春季大风对黄瓜幼苗的损害,可以提高气温地温 l一 2,可防止轻微霜冻,棚内湿度可提高 15%左右。3、定植 地温稳定在 12以上时 (终霜期过后),选晴天定植,一般每亩

6、5500 株左右。为了便于管理及保证种子纯度,父母本分开定植,间隔50Cm。父本栽于出入的一端,授粉工作结束后把父本拔掉,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增加纱网内的通透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定植后浇大水,第二天及时将倒苗扶起,用喷雾器冲掉叶上的泥巴。四、田间管理 1、定植后及时中耕。定植后 3 一 5 天应划锄深中耕,以提高地温,疏松土壤,防止寒根、沤根,促进根系下扎。中耕的早晚及中耕次数对缓苗影响很大,早中耕根系发育快,叶深绿而壮,特别是对第一雌花的授粉影响更大。2、搭架、绑蔓。瓜苗有 6 一 7 片大叶时及时搭架,架杆应插在离瓜秧远的畦梗一面,以防伤根。瓜秧上架后要及时绑秧,为便于管理,每次应使所

7、有的秧头处在同一高度。一般要求绑 4 道蔓,并要及时打杈,控制疯长。如有可能,绑完秧后,结合除草浅中耕一次。 五、授粉: 授粉质量的高低是决定黄瓜种子产量的又一决定因素。黄瓜在 21一 31均可授粉结籽,但以 23一 27效果最佳。湿度太大时,花粉易吸水膨胀而破裂,一般在地里露水退去后即可授粉,故阴雨天不宜授粉。在黄瓜的授粉工作中,应尽可能在其最佳的授粉温度范围内进行(一般最佳时间为上午 7:0010:30),以达到最佳的授粉效果。从父本上取健壮的雄花剥去花冠后轻轻地在母本雌花柱头表面涂抹即可。接触柱头表面积越大,产量越高。随着上午温度的不断升高,不是每一株黄瓜都能保证在最佳授粉温度范围内授粉

8、。因而,应采取轮流优先授粉法,最大限度保证每一根黄瓜授粉结籽。授粉动作要轻柔,以防损伤花蕊,做到不漏花,不漏棵,以提高产量。在不利条件下,受粉的黄瓜往往不结籽或结籽很少,在 4 一 5 天内即可看出,应及时摘掉,这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另一因素。六、 授粉后管理 在第一条瓜接近商品瓜大小即可浇水,以后坚持见湿不见干的原则,直到第一条瓜有 50%表皮见黄到成熟阶段。在第一条种瓜显著变粗,第二条种瓜坐住的情况下,亩施磷酸二铵 15kg(用水化开后随水冲施) 。以后每次浇水随水施用黄瓜专用冲施肥,直到第一条种瓜皮见黄到成熟阶段。七、病虫害防治采种黄瓜容易感染的病害有霜霉病、角斑病、枯萎病。霜霉病可用进口

9、百菌清、杜邦克露、露速净等防治,效果很显著;角斑病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枯萎病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重茬剂等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等危害,应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可用吡虫啉、灭蚜威、氧化乐果等防治。八、采种 为了提高产量,就要尽可能多结瓜,但每个植株的养分是有限的。据研究,授粉后第 35d 收获的果实,经 5d 以上的后熟处理,就能完全成熟 1,所以,实践中我们在第一条瓜瓜把转黄,有 50%表皮见黄时即采收,后熟 5-10 天待种子完全成熟后剖瓜取种子。第二条以后的瓜成熟则需 30 天左右 2,当瓜颜色由深绿变为黄色而瓜条未变软时,把瓜迅速摘下放在屋内后熟 710

10、 天,以瓜不烂为标准。经过后熟增加种子千粒重,并可提高其发芽率。通过以上方法,一株植株最多可座果 5-6 条,平均 3-4 条瓜,大大提高了黄瓜种子的产量。将种瓜从有种部分剖开,扒出种子,放在非金属容器中发酵 24 小时,以种子与胶质粘液分离为标准,手感不粘滑即可洗籽。洗净后的种子于阳光下晒干,严禁将种子放在水泥地面、砖地、铁片、石棉瓦或沥青路面上晾晒,这些场所容易把种子烤坏。黄瓜杂交种子的纯度为 98%,净度为 99%,含水量不超过 7%。参考文献:1 任佩 黄瓜成熟度及后熟处理对其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陕西农业科学 2004(2):17 2 孔芳 黄瓜网室杂交制种技术 种子科技 2004(

11、3):169露地黄瓜新品种郑黄三号黄瓜文广轩 吴小波 周海霞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450015文广轩 1985 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现为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黄瓜新品种选育工作。联系电话:0371-68720831,E-mail:W摘要 郑黄三号黄瓜由优良自交系 32 和 19 为亲本( 3219)配制而成的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以主蔓结果为主,节成性好,座果率高,瓜条长棒状,长约 40cm,横径 3.0 cm,平均单果重 250g,瓜皮深绿色而有光泽,刺瘤小,突起不明显,果脐部无黄色条纹,肉质脆甜,品质和商品性佳,从播种至采收 45-50 天,平均

12、每 667m2 产量为 5500 kg,较 8113 黄瓜增产 16.0%以上,耐热性强,抗逆性好,田间表现杭霜霉病、枯萎病和白粉病,适合春小拱棚和春、夏秋露地栽培。关键词 黄瓜 郑黄三号 一代杂种通过从征集到的 50 余份黄瓜品种资源中选育出一批具有耐热性强、抗病性优、丰产性佳的优良单株进行杂交配组,通过配合力测定,组合比较试验,品种比较试验以及全省生产试验,成功地选育出能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栽培的抗病性强、丰产稳产性好,能在全国各地栽培的黄瓜新品种郑黄三号。已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 选育经过郑黄三号母本 32 是从山东引进的品种资源中经 5 代单株选育

13、而成的植株生长势强,节成性好,座果率高,抗病性佳,耐热耐湿,品质优良的稳定株系,父本 19 系从北方引进的品种中发现的植株生长势强,瓜条直长,皮色清秀,品质佳,抗病性较好的单株,经 8 代定向选择而成的优良株系。1994 年进行配合力测定,1995 年春季配组,3219 组合代号为 95-8,1996 年春季进行组合比较试验,1997 年1998 年春季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99-2000 年参加生产试验。从 1999 年起河南省黄瓜不再审定,1999 年 95-8命名为郑黄三号,并列为省农科院侧重推广品种进行推广。2 选育结果2.1 品比试验1997-1998 年连续 2 年在本所试验地采用

14、随机区组排列,重复 3 次,以我省春、夏秋黄瓜主栽品种 8113 黄瓜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郑黄三号黄瓜 1997年折合 667 m2 产量为 4017.6kg,较对照 3406.8kg 增产 17.9%,1998 年郑黄三号折合 667m2 产量为 3 982.8 kg,较对照 2 946.5 kg 增产 35.2%,经新复极差法测验差异均达显著。果皮深绿色,肉质脆、嫩、甜,畸形果少,商品性佳。表 1 春黄瓜品比总产量结果平均小区 折 667 m2 比 CK年份 品种(代号) 产量/kg 产量/kg 士%1997 95-8 28.24 4017.6 17.9*8113(CK) 25.03 34

15、06.8 0 1998 95-8 27.48 3982.8 35.2* 8113(CK) 20.33 2946.5 0 注:*较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较对照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2 生产试验1999-2000 年在郑州市市郊及开封尉氏县示范基地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1999 年平均折合每 667m2 产量为 5524.8 kg,较对照 8113 黄瓜增加16.7%, 2000 年平均折合每 667 m2 产量为 5568.2 kg,较对照增加 17.3%,净增产值 1000 元。3 抗病性 抗病性强弱是衡量一个品种有无推广应用价值的主要依据,影响黄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病害,抗病性强的品种产量高,易于推广应用。据 1997-1999 年连续 3 年对春露地黄瓜品种比较试验的田间观察结果表明,郑黄三号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见表 2) 。表 2 历年霜霉病 枯萎病、白粉病调查表年份 品种(代号) 霜霉病 枯萎病 白粉病病情指数 死株率/% 发病情况1997 95-8 5.6 2.2 无8113(CK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