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07-不完全竞争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091938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07-不完全竞争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微观-07-不完全竞争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微观-07-不完全竞争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微观-07-不完全竞争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微观-07-不完全竞争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07-不完全竞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07-不完全竞争(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7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分析,哲学的真实:金无赤足。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空。 理想条件假设对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不完全竞争市场 (2)垄断:从电信谈起 (3)垄断竞争:现实的真实 (4)寡头与博弈论:从行业自律闹剧谈起 (5)石油与粮食:一样禁运,两样结局,2,7.1不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完全竞争者的市场行为 每个企业都如此之小以至于无法影响市场价格。不管一个企业生产多少产品,都可以现行市场价格全部销售出去。它没有理由去压低市场价格。也不能将价格定于市场价格的水平,否则它什么也卖不出去消费者要购买价格更低的其他竞争者的产品。 不完全竞争的含义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

2、其产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该企业就属于“不完全竞争者。”当个别出售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的能力时,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竞争之中。 不完全竞争的关键是价格影响力。但不是指一企业对产品价格的绝对控制力。企业决定价格的自由度在不同行业之间有差异。 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并不排除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也许更激烈。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无限弹性的。不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3,不完全竞争在于垄断:垄断的不同程度,垄断(monopoly)市场 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该厂商即为垄断者。 垄断市场条件: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且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

3、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寡头(oligopoly)垄断市场 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 较普遍存在。讨论:寡头市场和企业举例。 重要特征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彩电企业,激烈的价格竞争。),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市场 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行业及企业、产品:加油站,不同位置的加油站,位置方便者价格略高,说明位置是产品差别的重要因素。 麦当劳是如何成为垄断者的?,4,不完全竞争原因之一:成本结构与规模效益,当大规模生产出现规模效益并降低成本时,一个产业中的竞争者就会越来越少 回放:规模经济,行业长期平

4、均成本曲线。 规模经济的结果:当规模经济发生重要作用时,一个或几个企业就可以将产量提高到一定程度,以致在整个产业的总产量中占据重要的比例。于是这个产业就成为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也许是单个寡头主宰整个行业,更有可能是几个大的企业控制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或者会存在许多企业,它们各自的产品存在一定差异。 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历史进程,对垄断产生的新理解,区分优胜劣汰、两极分化产生垄断和规模经济产生垄断。,自然垄断 是持续的规模收益递增也即持续的边际成本(进而平均成本)下降的结果。随着产量的提高,企业可以不断降低价格,且保持一定的利润。这样,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满足整个市场

5、需求的生产规模,从而垄断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自然垄断之自然,表示(完全)垄断是纯规模经济原因而非政府和非法律规定如政府的进入限制、保护或法律的专利权而形成的独家垄断。,5,不完全竞争原因二: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阻碍新企业进入一个产业的各种因素。进入壁垒大,则行业内企业少,竞争的压力也少。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的普遍类型,此外,法律限制、进入的高成本、广告和产品差别也形成进入壁垒。 法律限制 专利制度、准入限制(特许权)、进口限制(关税与配额)。 进入的高成本 巨额投资(沉没成本,无形资本:商誉),昂贵的投资使欲进入者望而生畏。飞机制造,办公软件(人们对旧的工具的依赖性)。要进入必将引起激烈的促

6、销大战。 广告和产品差别: 企业可通过广告来构筑对付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广告:品牌效应;产品差别,以别俱一格吸引消费者,缩小市场规模于接近或等于规模经济范围内。,6,7.2垄断:以中国电信和微软为例 垄断成因一:技术与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不同制度下的反垄断:中国电信和微软 近年,我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就是否应当以及怎样改革我国传统的电信垄断体制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在美国,围绕微软(Microsoft) 捆绑销售 (Bundling Sale) 浏览器是否属于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不公平竞争问题发生的一场被媒体称为“世纪诉讼”的官司,也引起美国国内外广泛关注。 为什么不同制度和发展背景下公共政策需要特别

7、针对垄断采取应对措施?目前:微软继续着垄断,中国电信已分拆。 两个垄断问题是否具有不同的实质性内涵?如有,是什么?,自然垄断:一定技术条件下规模经济派生的垄断 一定技术条件下,一个厂商U形平均成本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可能一直处于下降阶段,那么在这个市场上让一个厂商提供所有供给可能成本最低即最有效率,而更多厂商同时进行生产则缺乏效率。因而规模经济因素可能导致出现一个市场上仅有一个或很少几个厂商垄断或半垄断情况。因此自然垄断是有效率的。如城市电力设施营运。传统上的自来水、电信服务等。 自然垄断的条件假定:一定的技术条件。如果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垄断格局也会随之改变,原先自然垄断也不再自然。 经典

8、案例:电信。传统上,电信属自然垄断行业,通常由国家进行垄断经营(社会主义国家)或由国家特许的企业进行独家经营(美国)。,电信和中国电信的故事 在传统固话通讯技术条件下,建立固话通讯网络一次性投资很高,市场容量相对比较低,因而一个网络运营厂商平均成本有可能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处于下降阶段,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然而,这一局面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一是新的光缆纤维材料对传统金属传导材料替代,大大降低了单位通讯能力的材料成本。二是在成本降低基础上价格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极大刺激了通讯市场消费需求扩展,使得有效市场规模急速扩大。三是无线通话新技术应用对传统固话服务构成替代,有线电视网络发展也

9、对传统电信业务构成潜在替代。各国开始改变电信业垄断体制,为满足新技术革命和消费要求建立竞争性市场框架。 中国电信改革的争吵和结果:国家利益、部门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汉奸和爱国贼(最后是电信公司自己当了汉奸:与外国资本合作)。,7,垄断成因二: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厂商通过研究开发,发明了某种新技术或新产品,并通过专利保证一段时期内其它厂商不能生产同类产品,从而造成垄断地位。 经济发展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而社会实行专利制度,正是为了给进行技术开发的厂商提供激励,使得它们从自身利益角度也会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而垄断则是保证这一激励机制有效的一个制度环节。 专利保护通常有时期限制,超过这一时限专利就

10、会失效,阻碍其它厂商进入因素不再发生作用。 非专利技术(独家享用的技术诀窍):许多厂家发明了新技术并不申请专利,可口可乐。为什么?技术诀窍的保护与经济间谍。中国的传统工艺的诀窍大多为外国人“窍”得,是因为它姓“公”和中国人好炫耀听好话而无提防意识。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核心技术:在专利有效期间,专利可作为资本投资入股,也可出卖其利用权。“中国制造”,不赚钱,大部分产品价值都是国外专利所有者的收益。,8,垄断成因三:网络效应(QWERTY:标准打字机键盘),网络效应 “当一种产品对于给定占有者和消费者的价值或效用与这一产品其他使用者数量显著正相关时,经济学家认为存在网络效应”。 很多传统产品

11、没有网络效应或网络效应很弱。例如,到麦当劳吃便餐,用餐人数与你的效用成反比;再如名牌衬衫。有的产业或产品则不同,如计算机应用软件产品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中的集体转变成本:当消费者习惯某种技术产品后,采用新技术(即便更好)需要支付与过去学习和习惯相联系的成本。 QWERTY的故事。 微软:经典案例领先一步,就赢者通吃的新经济 微软使用人数达到一定临界点后,人们发现使用它具有更大的便利,且使用微软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高价值,结果有更多人使用。这一已有使用者人数与新的使用者之间的互相支持的正反馈作用,导致微软在视窗操作系统市场的近乎垄断局面。,自然垄断与网络效应区别:供给的规模经济与需求的规模

12、经济 与传统行业在供给方面表现出来的平均成本降低带来的规模经济有所不同,网络效应是需求方面的规模经济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基于供给方面的规模经济通常在它的产出数量达到市场有效需求规模之前就会完结。 例如,1998年微软市场价值2000多亿美元,这不是建立在研发软件产品成本特性基础上的。虽然软件生产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然而软件研发成本相对于微软市值几乎微不足道。IT专家认为,有的操作系统在功能上与微软视窗系统已经更加优越,但市值与微软不可同日而语,说明微软对市场控制能力建立在与网络效应相联系的需求方面规模经济基础上,而不是平均成本降低带来的供给方面规模经济方面。越来越多消费者使用微软视窗

13、系统,“正因为”它已被广泛使用,并已成为事实上产品行业标准。,9,垄断成因四:行政权力确立的垄断,利用国家权力确立垄断局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我国古代时期,对盐和铁这两项基本生活和生产资料进行垄断经营的历史。17世纪英国政府授予东印度公司与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 意识形态与行政权力垄断:不同原因和相同的恶果 私有制的行政权力垄断(等级制,土地私有制)和公有制下行政权力垄断的不同原因和相同恶果。 行政垄断在传统计划体制经济中达到极致。甚至延伸到包括钢铁,纺织品,劳动力市场,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流通等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行业。 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形成的垄断 矿山。任何矿山都因其独特性和排他性

14、经营,而形成垄断。 行政垄断和竞争垄断的不同效果 中国电信与微软两类垄断者的不同行为 市场竞争垄断,很难形成长久的垄断。垄断者始终要睁着眼睛睡觉。,10,垄断厂商产量决定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向右下倾斜的行业市场需求曲线是垄断厂商需求曲线。 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AR=P,单位弹性(ed=1,MR=0),a/2,a/(2b),P,a,0,Q,缺弹性(ed1,MR0),有弹性(ed1,MR0),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 MR=产量增加后增加的收益减去因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设:线性需求反函数 P=a-bQ (a,b0为常数) 由总收益函数 TR(Q)=PQ=aQ-bQ2 则边际收

15、益函数 MR(Q)=dTR(Q)/dQ =a-2bQ AR函数斜率为-b,MR函数斜率为-2b,故有右图所示的需求线D(=AR)和MR曲线及与两轴的截距。,边际收益曲线 MR=a-2bQ,MR与P和需求价格弹性 假定反需求函数:P=P(Q) 则有TR(Q)=P(Q)Q MR(Q)=dTR(Q)/d(Q) =P*dQ/dQ+QdP/dQ =P1+(dP/dQ)(Q/P) 又,ed= - (dQ/dP)(P/Q) MR=P(11/ed) 由此可推出MR和TR曲线。,D(AR=P=a-bQ),a/b,11,D曲线、MR曲线及 TR曲线的关系,12,例示: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关系 利润最大化条件:

16、MR=MC,提问(根据价格和产量计算特定产量的边际收益) 价格为140,产量为3时的边际收益即MR(3) MR(5) MR(6),1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均衡原则MRMC 短期均衡是垄断厂商在既定生产规模即短期成本曲线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同时调整,实现利润最大化 。,右图中垄断厂商最优的产出/价格组合是(Q*,P*) 低于Q*产出水平上,MR大于MC,增加产出能增加利润; 高于Q*产出水平上,MR小于MC,增加产出会减少利润。 垄断厂商总收益为P*Q*,即P*FQ*O面积。 总成本是平均成本与Q*乘积,即BCQ*O面积。 总利润为P*ACB面积。,O,Q,P,D(AR),MR,SAC,SMC,E,Q*,P*,F,H,AC*,TR,利润,此图例显示垄断厂商获得垄断利润,其实也有会短期亏损情形。见教材。,14,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亏损状况,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15,四、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垄断厂商是价格决定者,可针对需求曲线同时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使利润最大化。因此,垄断厂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