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雅篇-菁菁者莪作品鉴赏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052637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雅篇-菁菁者莪作品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诗经-雅篇-菁菁者莪作品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雅篇-菁菁者莪作品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雅篇-菁菁者莪作品鉴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菁菁者莪 菁菁 菁菁(jng):草木茂盛。者莪 莪:莪蒿,又名萝蒿,一种可吃的野草。,在彼中阿 阿:山坳。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仪:仪容,气度。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沚:水中的小洲。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陵:丘陵。既见君子,锡 锡:同“赐”。我百朋 朋:古代的货币单位,上古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休:喜。【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首美妙动人且浪漫十足的爱情故事,在秀美的湖光山色中,在清幽和静谧的山坳和水洲之上,男女主人公从偶遇,到相识,再到相恋相偎,可谓画中有景,景中有人,情景交融,羡煞旁人。恋爱最初是

2、最美好的阶段,没有争吵、埋怨、矛盾那时恋初,仿佛能听到心底有花盛开的声音,似乎能嗅到甜甜的幸福的味道,那时的嘴角总是不由的微微上扬,那时的心跳会因为一个小惊喜而漏跳半拍,那时的感觉仿佛那就是永恒好想一切都能“人生若只如初见”!呵,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回味一下恋初的感觉吧。 手法上来讲,前三章都是以“菁菁者莪”来起兴,其实是用“莪”即莪蒿来代替“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中出现的各种其它植物,故举一而总概之。此外,这样读起来也更朗朗上口,欢快的气氛,更能衬托爱情来临时的那种美妙的感觉。 第一章,初遇。女子独自在莪蒿生长繁茂的山坳中,偶遇了一位气度非凡、仪态大方、举止潇洒从容的男子。两人

3、彼生好感,一见钟情,这位俊秀的男子在女子心中掀起了阵阵涟漪。第二章,再遇、相识。这一次男子和女子又一次相遇在水中的沙洲上,再见他,女子内心十分兴奋,一个“喜”字把少女那种又惊又喜,又娇又羞之态描写的淋漓尽致。第三章,相恋。从这一章可以看到,两人见面的地点发生了变化,从清幽的山坡和静谧的水洲转到了阳光明媚的山丘之上,场景的变化暗示了两人的恋情渐趋柳暗花明。这时女子看到心爱的男子,不禁欣喜若狂,高兴到胜过赐予她百朋,纵然千金也难买心头的会心一笑呀。 第四章,恋深,彼此允诺。以“泛泛杨舟”起兴,表面上写两人在上下沉浮的小船上飘荡,实际暗示女子和男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了,象征着两人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

4、愿意同舟共济、福祸与共的誓言。整首诗,笔墨不重,却把女子和男子之间的爱情刻画的如美画一幅,当然美的不仅是景色,更是景中相爱的两个人。从邂逅,到相识、相知、相恋,再到最后许偌此生与共的誓言,整个画面或过程都很完整,让人倾羡。当然,对于这首诗,也是有不同的说法。毛诗序按照“乐育才”的观点来分析这首诗。从这个角度上讲,全诗的主旨是通过起兴的方式来咏叹君子乐于培育人才的第一节,把“莪”比喻成学子们,山坳里的莪蒿长的多么的茂盛啊,说明这里是一个“育才之地”;用“君子”比喻成老师等之类的教育者。学生们一见到老师,就感到十分的快乐。同理,第二节大体意思与第一节相近。第三节讲到了学生们见到了君子,君子给予他们

5、“百朋”的奖励。第四节,首先写杨舟载木,沉浮不定,暗示学生们忐忑不安的心情,然后话锋一转,见到了君子,沉浮不定的心情一下又变得安然。这样理解也很自然,中国历朝历代大都十分重视教育,据礼记学记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ang),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为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翻译:古时教学,闾中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

6、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古书上说:“小蚂蚁经常学习衔土堆成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教育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另外毛诗序因为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影响很大,所以其“乐育才”之说也很流行。从个人角度来讲,当然更喜欢把这首诗的主题用爱情来诠释了,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若是当成“乐育才”之说,觉得太隐晦了,也需要很丰富的文学常识和延伸能力,如果仅是课外学习欣赏的话,个人感觉不用想的那么复杂,诗歌嘛,本来就会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