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050112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莱布尼茨莱布尼茨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当时的德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与其他西欧各国相比要落后得多。作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新教精神在德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但是尖锐的宗教争端亦给德国带来了无休止的苦难,终于酿成了“三十年战争”(16181848)。这场由欧洲主要国家参与的战争被称为第一次欧洲战争,但却是在德国本土展开的,因而给德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不仅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反而加深了封建割据,在政治上阻碍着德国的统一,在经济上则阻碍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虽然德国在政治经济方面非常落后,但是在文化上却并非如此。由于德国在地理及文化上与当时的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及荷

2、兰非常接近,在贸易上也有比较密切的往来,因此这些国家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对德国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德国的落后状态也促使有识之士们向先进的国家学习,由于巴黎作为欧洲科学和艺术中心的地位,使他们与法国文化非常接近。莱布尼茨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哲学,他的主要著作都是用法语和拉丁语写成的。 哥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 16461716)出生于德国莱比锡,父亲是莱比锡大学道德教授,他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天才,15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7岁时获哲学硕士学位,后来就读于耶拿大学和纽伦堡的阿尔道夫大学,21岁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不

3、仅研究哲学和自然科学,而且热衷于社会活动,曾出任外交官、宫廷顾问、汉诺威图书馆馆长。他积极创办了柏林科学院,并且曾力促在圣彼得堡、维也纳和北京建立科学院,可惜这些努力都没有成功。 莱布尼茨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者,在许多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数学上与牛顿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在逻辑上提出了充足理由律,改进了帕斯卡尔的加法器,创制了一种手摇式的计算机,提出了二进位制,被人们称为现代计算机的思想先驱。莱布尼茨与当时的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有交往,如牛顿、惠更斯、费尔玛、霍布斯、马勒伯朗士和波义尔等,也曾到荷兰拜访过列文虎克和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与大多数哲学家不同,除了一些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外,他的许

4、多哲学思想是在与人通信中阐发的,这些作品大多在他去世之后才得以问世。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论、新系统、神正论、论自然与神恩的原则、单子论等。人类理智新论是他与洛克论战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由于考虑到洛克已经去世而无法答辩,因而没有出版,直到莱布尼茨去世后半个多世纪才得以首次发表。 当莱布尼茨登上哲学的历史舞台之时,17世纪盛行的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已经露出了端倪,经验论与唯理论各自的短长也逐渐明朗化了。他曾经在神正论中把哲学所面临的问题归结为两大“迷宫”:一个是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大难题或直接或间接都与机械论的局限有密切的关系。莱布

5、尼茨哲学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新系统中,他曾描述了自己思想的演变:早年受古代哲学的影响,也曾深入钻研过经院哲学,后来读了近代作家的作品之后,深为机械地解释自然的美妙方式所吸引,但是进一步研究机械论后,又发现仅仅用广延或量的观点看待物质有许多缺陷,需要重新召回经院哲学的“实体的形式”即质的观念,当然必须给予新的解释。于是,莱布尼茨逐渐形成了他的“单子论”,希图一举解决上述两大难题。 一、机械论的局限 在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影响之下,17世纪的哲学家们大多推崇机械论的自然观,他们将物体的本质规定为广延即单纯的量的规定,并且把物理学中作用与反作用的力学原理引入哲学,以因果关系作为自然界

6、乃至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这种机械地解释自然的方式固然有其美妙之处,它整齐划一又符合当时的科学,但是当哲学使用这种机械论的实体观解释世界时却遇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机械论的实体观必然会陷入“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当时笛卡尔一派认为物体乃广延实体,因而是无限可分的,不存在不可分的原子和纯粹的虚空。而伽桑狄等原子论一派则认为物体是由不可分的原子组成的,在原子之间存在着运动的场所即虚空。前者肯定了连续性而否定了不可分的点,后者肯定了不可分的点,却否定了连续性。在莱布尼茨看来,两者都是错误的:实体的概念必然蕴含着统一性,因而应该既具有连续性,同时又是不可分的。所以,用可分的广延来规定实体与

7、实体的不可分性是矛盾的,而以不可分的原子规定实体则无法说明实体的统一性。因此,无论是广延还是原子都不是实体。 其次,机械论的实体观无法解释许多经验事实,也不能说明生物的运动变化。机械论者所理解的运动只是作用与反作用的位置移动,因而物体不能自己运动,其运动的原因只能在它之外。换言之,所谓广延实体一定是被动的、僵死的东西,而这就与“实体”的概念不相符合了,因为“实体(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是不能光就它的没有任何能动性的赤裸裸的本质去设想的,能动性是一般的实体的本质”。1所以说,广延不是实体,它还必须预先假定别的实体。 第三,机械论的实体观不仅难以说明物质世界的本质,更不能解释感觉现象和思想现象。有形体

8、的物质是如何获得精神能力并且形成无形体的意识的,显然不可能用广延或物体的机械组合而得到合理的说明,物体既不能机械地产生理性,也不能机械地产生感觉。 莱布尼茨意识到,必须抛弃单纯从量或广延的角度说明自然事物的观点,应该从质的角度,从能动性的角度,寻求一种单纯的、无形体的永恒实体作为万物的基础。于是,莱布尼茨继布鲁诺之后,区分了三种“点”:(1)“数学上的点”是不可分的,但是它没有广延,只是抽象思维的产物而没有现实的存在;(2)“物理学的点”具有现实性,不过它是无限可分的,因而不是具有统一性的实体;(3)“形而上学的点”是既现实存在又是真正不可分的实体。这种“形而上学的点”就是“单子”。 与近代哲

9、学家大多否定古代哲学权威的情况相反,德国哲学从莱布尼茨开始就试图利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改造近代机械论,以弥补其缺陷。这构成了德国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单子论 实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质,一方面必须是不可分的单纯性的,必须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必须在其自身之内就具有能动性的原则。这样的实体就是“单子”。所谓“单子”就是客观存在的、无限多的、非物质性的、能动的精神实体,它是一切事物的“灵魂”和“隐德来希”(内在目的)。 (一)单子的特性 1、单纯性。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单子”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monas,意即一个或单纯,毕达戈拉斯学派的“一”或“一元”就是这个概念。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复合的

10、,“既然有复合物,就一定有单纯的实体;因为复合物无非是一群或一堆单纯的东西”。所以单子不是别的,“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2既然没有部分,也就没有广延或形状,因而是不可分的。所以,单子一定是精神实体,莱布尼茨有时也称之为“灵魂”或“活的零”。单纯性是单子的基本规定,莱布尼茨由此而推演出了单子的一系列特性。 2、复多性。单子是无限多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复合的和无限的,因而组成这些事物的单纯实体就不是两个或三个(笛卡尔),也不是一个(斯宾诺莎),而是无数多个。 3、永恒性。单子是单纯的实体,因而没有广延、形状或部分,所以是不可分的。这就是说,单子不会象自然事物

11、那样通过各个部分的组合而产生,通过各个部分的分解而消灭。“单子是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的,这就是说,它们只能通过创造而产生,通过毁灭而消失”。3因此,单子的产生与消灭只能出于上帝的创造和毁灭,这无异于说单子是永恒存在的。 4、单子之间相互独立。既然单子是单纯的,没有广延或部分,就不可能有什么东西可以进入其内部而造成变化,单子的“偶性”也不可能离开实体而进入其他的单子。所以,单子之间没有“物理的影响”,不存在任何真正的相互作用。莱布尼茨形象地说:“单子并没有可供某物出入的窗户。”4 5、质的区别。单子是单纯的,没有广延,因而相互之间不存在量的差别而存在着质的差别。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多种多

12、样,如果组成事物的实体即单子没有量的差别,就必然具有质的差别。于是,莱布尼茨提出了一种“普遍差别原则”或“个体性原则”:“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因为自然界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一样,不可能在其中找出一种内在的、基于固有本质的差别来”。5由于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其本性在于表象或知觉,所以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它们在质上的区别。 6、单子是自因。单子是单纯的,没有部分,因而它的变化和发展不可能来自外部,只能出于它的内部原因,这也符合实体独立自存而能动的原则。所以,单子一定是自身完满的“自因”:“我们可以把一切单纯实体或创造出来的单子命名为隐德来希,因为它们自身之内具有一定的完

13、满性,有一种自足性,使它们成为它们的内在运动的源泉,也可以说,使它们成为无形体的自动机”。6既然如此,每个单子就都是“携带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出于自身目的而活动的实体。 莱布尼茨将单子的这种内在的原则和能动的本性称之为“力”,每个单子都是一个“力的中心”,它表现为“欲求”或“欲望”,单子就是在“欲求”的推动下自己实现自己的本性的。由此可见,莱布尼茨所说的“力”不同于机械论的外力,而是事物的内在目的。 (二)单子的等级 单子作为单纯的精神实体具有“知觉”和“表象”的能力,由于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有所不同,在单子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因而整个宇宙可以看作是一个单子的等级系列。 布鲁诺曾经将个

14、体意识比作打碎了的大镜子的碎片,在无数个碎片中出现了无数个太阳。莱布尼茨也提出了类似的比喻。单子有“知觉”,能够凭这种能力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整个宇宙。因此,自然是“大宇宙”,单子是“小宇宙”,它们是“宇宙活生生的镜子”。由于每个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象宇宙,因而就构成了相互之间的质的区别。如此说来,单子在宇宙之中,宇宙也在单子之中,整个宇宙就表现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单子之间可以划分为无限多的等级,主要的等级有:无意识的无机物以至植物,它们的单子只有最不清晰的一些“微知觉”,莱布尼茨也称之为“原始的隐德来希”;动物的灵魂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可称之为真正的灵魂,当然还

15、只是感性灵魂;人的灵魂具有更清晰的知觉和自我意识,即理性灵魂,有了“统觉”和“理性”;在人之上还有无数更高级的生物或单子,例如“天使”;最高的单子就是上帝,他是唯一的创造一切单子的单子,全知、全能、全善,因而是“单子的单子”或“太上单子”。 上帝是最完满的单子,其他一切单子为上帝所创造。“创造物有它们由于受上帝影响而得来的完满性,但是它们也有由于它们自己的本性而来的不完满性,所以不能没有限制,因此创造物与上帝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上”。7 莱布尼茨根据单子的“知觉”和“欲求”以及相互之间的等级,提出了“连续性原则”。 (三)连续性原则 从“单子的单子”上帝到最低级的单子,其间存在着无限多的等级,这些等级之间没有分离的间隔,因而整体是连续的。不仅如此,每个单子从一种知觉到另一种知觉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所以他说:“从我们本身开始到最低级的事物,这是一个下降的阶梯,是由极小的阶梯和事物的连续序列构成的,每一级和相隔一级的区别是非常小的”,因此“任何事物都不是一下子完成,这是我的一条大的准则,而且是一条最最得到证实了的准则,自然决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