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37612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先秦两汉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马克思语) ,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 淮南子等。2、诗三百:诗经共有 305 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 ,是举

2、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之。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 ,训诂多同于尔雅 ,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为今文。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独行于世。4、笙诗:又称“六笙诗” ,指诗经 小雅中的南 X 白华 华黍 由庚 崇丘 田仪六篇,有声无辞,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

3、笙奏,故名笙诗。5、六义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 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文 大序 “诗有六义”句疏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焉,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这就是所谓“六义”的由来。6、风雅颂这是诗经内容的分类,最早见于荀子 儒效 。 “风”也称“国风” , “风”是乐歌曲调的意思,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卫、王

4、等十五个地区的乐歌,共一百六十篇。 “雅”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包括“大雅” “小雅”两部分, “大雅”三十一篇, “小雅”七十四篇,共一百零五篇。 “颂”分为“国颂”三十一篇, “鲁颂”四篇, “商颂”五篇,共四十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风雅颂分类的依据,主要有音别和义别两说:1、从音乐角度划分:郑樵“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昆虫草木略 序 ) ;2、从内容体裁角度划分,毛诗序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行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音乐特点的形

5、成,与其用途和地域的特点也密切相关,而不同特点的音乐,应用场合也不同,风雅颂最初只是一种音乐分类,在流传中,也有了内容的区别。7、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成为诗之“六义” 。朱熹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

6、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比兴是诗经广泛运用的形象化手法,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8、变风、变雅诗大序将风 小雅 大雅各分为正、变。 “正风” “正雅”是两周王朝兴盛时的特点, “变风” “变雅”则是西周王朝衰落之后的作品,所谓“王朝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郑玄诗谱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 召南列为“正风” ,其余十三国均为“变风” 。将小雅中鹿鸣至菁菁者 x十六篇, 大雅中文王至卷阿十八篇列为“正雅” ,认为它们是文王、武王、成王时期的作品,其余则都属“变雅” ,认为是西周中衰之后厉、宣、幽三朝的作品。正变说反映了汉

7、儒将作品与政治,社会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9、大、小雅毛诗序说“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孔颖达 疏则云:“诗人歌其大事,制为大体,述其小事,制为小体,体有大小,故分为二焉” 。大雅 31 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 74 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10、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 ,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 ,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 。儒家尊

8、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 尚书据说原有一百篇,秦火之后,汉初仅搜集到二十九篇(伏生传书) ,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为今文尚书 。汉景帝时,从孔子故宅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 ,称之为古文尚书 ,比今文多出六十篇,不久亡佚。东晋人梅 x 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从今文尚书中折出 33 篇,流传至今,连同原来的今文尚书共 58 篇,也称古文尚书 。 尚书包括虞、周、夏商书。 虞书 夏书非虞夏时作,是后代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作。11、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历史著作,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的合称,又简称三传 。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相传作者为左丘明,难以考证。公羊传又称春秋

9、公羊传或公羊春秋 ,作者是齐人公羊高, 谷梁传又名春秋谷梁传或谷梁春秋 ,作者是鲁人谷梁赤, 三传中左转的成就最高, 公羊传和谷梁传侧重阐发春秋经义,叙事较少,以议论为主。二书文学价值不能与左传并论,但在经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都有深远影响。12、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 “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于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的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为春秋笔法。13、楚辞:楚

10、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其本义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场” (宋黄伯恩翼骚序 ) ,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大的区别。它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字为基本句式,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 ,形式自由,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表现楚国的风俗民情,又吸收楚地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吧楚辞称为“赋”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

11、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14、九歌:九歌本是古代乐歌,据说它是启从天上偷来的。 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作的祭歌,并取古代乐歌为名。 九歌中共有十一篇,与题目所示的“九”不合,历代学者多有解释,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其余每篇各主祀一神。 九歌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和民歌有血缘关系。15、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等九篇作品。 “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较之离骚具有

12、更多的纪实性。艺术上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较为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 。16、山海经:我国一部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成书于春秋、战国之时,秦汉间又有附益。现有晋郭璞注本,全书共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书中记述各地山川、道里、部落、物产、民俗等情况,多及异物灵怪,充满了神奇色彩,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宝库。17、淮南子:是西汉皇室贵族淮南子刘安招门客编成,共 21 篇,十几万字。是两汉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鸿烈 , “鸿”是广大之意, “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以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出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

13、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18、楚辞章句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完成的楚辞注本,西汉成帝时,刘向辑“楚辞”十六卷二十五篇,东汉王逸增入已作七思一篇,或楚辞章句十七卷,并为之作注,在资料训诂方面,多有依据。保存了不少汉代的旧说。19、风骚诗经和楚辞代称, 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楚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成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流派的典范。 “风骚”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极为深远。20、百家争鸣这是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学术界相互论辩和驳难的概况说法。 “百家”

14、是对当时各个学术流派的总称。当时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正所谓“百家竞起” “九流互作” ,形成了处士横议的局面。在诸子百家中,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有名的有儒、道、阴阳、名、法、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各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21、庄骚庄子和楚辞的并称,语出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 庄子是我国第一部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散文著作,与屈原楚辞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其相似之处,故庄骚并称。22、寓言寓言是采用虚构假设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寓言和故事有区别,它以寓意

15、为本体,有比喻寄托,主旨多借此寓彼,借古喻今,以物喻人,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寓言和比喻有区别,它以虚构的故事为喻体,用简单的对话或细节刻画成故事情节,其故事本身就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23、毛诗序秦火之后,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但是后来齐鲁韩三家都失传了,只有毛诗一直流传至今。毛诗在每篇均有题解,而关雎一篇题解前有一篇对诗经的总论,后人遂称各篇题解为小序,总论为大序。关于诗序的作者,郑玄诗谱序说是大序是子夏作, 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三国吴人路现毛诗草木虫直疏谓东汉时东海卫宏所作,一直没有定论。从毛诗序内容看小序恐非成于一人之手,其中不少说法在先秦可以找到根据,可能是毛公传诗时已有,后人又作过修订补充。 大序思想与乐记一致,有的文字则抄自乐记 ,可能是毛苌所作。卫宏也许作过一些修订。毛诗大序所提出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正说的文艺纲领,影响极大。24、汉赋(新体赋、骚体赋)新体赋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屈宋等作家的楚辞富于楚国的地方特色,是一种形式自由,句法散文化,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的诗歌体裁。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革为帝王的歌功颂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